(宋義殞首)
再說宋義和項羽這一路大軍,從彭城出發後浩浩蕩蕩抵達安陽,這時,齊國大將田都率領齊軍也趕來救援趙國。誰知宋義抵達安陽後便駐紮下來,沒有向北進發的意思。項羽為報殺叔之仇,天天嚷著要帶兵殺向巨鹿,宋義沒有理睬他。
項羽急了,他對宋義說:“情勢十分危急,趙國被圍困這麼久,恐怕撐不下去。我們應該立刻向章邯發動進攻,我們在外打,趙國軍隊在城裡做接應,裡應外合,可一舉擊敗秦軍。”
宋義其實有自己的打算。眼下章邯剛打了幾個大勝仗,士氣正旺,讓他在巨鹿城外消磨一段時間,挫挫他的銳氣。另外,齊軍雖然也抵達附近一帶,但同樣抱著觀望的態度,實際上大家都在等待秦趙兩軍大戰後的結局。楚軍過早入局,不見得有利。現在他才是主帥,他有權決定進攻的節奏。
宋義對項羽說:“情況不是你說的那麼簡單。如今秦軍對趙的攻城戰,哪怕勝利了,秦軍也會疲憊不堪,我們就就可以趁其不備,對秦軍發動進攻,即便不能取勝,我們還可以向西進發,直取鹹陽,一舉殲滅秦王朝。所以,現在正是讓秦趙兩軍相互廝殺,拚消實力的時候。”
末了,宋義輕蔑地對項羽說:“披甲執銳、上陣殺敵方麵,我不如你;但是在運籌帷幄,出謀劃策方麵,你就比不上我了。”他轉身下令:“凡是不服從軍令的人,不管他多麼驍勇善戰,一律斬首!”
就這樣,宋義坐陣在安陽一呆就是四十六天。到了十一月,正值天寒地凍的時候,偏偏又碰上連續的大雨天氣。士兵們大多是楚國人,不適應北方的寒冷季節,個個凍得跟孫子似的。而宋義卻不管不顧,照舊在那裡大辦酒席,招待賓客。
趁這空擋期,他還撥冗為兒子宋襄謀得一個好差事,去齊國當國相。事成後,宋義甚至脫離大營親自到無鹽(山東平縣)給寶貝兒子送行。
作為主將,宋義僅憑楚懷王一紙任命,在軍中本來就沒有什麼根基,在楚軍中威望遠不及項氏集團的主要成員項羽。他為這次脫營外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同時也打亂了楚懷王精心布控的好局。
宋義前腳剛走,項羽便在軍中暗中糾結自己的勢力,他對外鼓動楚軍情緒,稱宋義不體恤士兵,他自己在那裡大吃大喝,卻讓大家忍饑挨凍。士兵隻能吃野菜拌豆子,眼看軍中就沒有糧食了,他仍舊按兵不動。楚王坐立不安,將全國兵力集中交付到宋義手上,他卻貪生怕死隻顧為自己謀私利,這哪是我們楚國的社稷棟梁啊!
做足了輿論功課,項羽等宋義回營後,第二天一大早,項羽便就找上門去,他沒給宋義任何辯解的機會,直接摘下了宋義項上人頭。項羽提著宋義的頭顱走出帳房厲聲呼喊道:“宋義與齊國聯合商議背叛楚國,楚王秘密命令我殺了他。”
楚軍大多數是項氏集團的舊部,項羽英勇無敵,在楚軍士兵中享有盛名,再加上宋義本來就沒有自己的班底,諸將以及士兵們見宋義人頭落地,嚇得不敢吱聲,紛紛表態稱,最先擁戴楚王的是項氏家族,如今將軍又為楚王誅殺反賊,大家都一致推舉將軍代理上將軍一職。
項羽毫不客氣地接受了大家的合理推薦。隨後,他一邊派人飛馳報告楚懷王殺宋義的經過;另一邊,為了永絕後患,他派人追殺宋義的兒子宋襄,一直追到齊國,終於把他解決掉了。
楚懷王得知宋義被殺,項羽自己當上了上將軍,一口老血差點噴到安陽。他當然知道怎麼回事,隻能怪宋義不堪重任,怪自己不該讓項羽隨軍出征。如今木已成舟,縱有三頭六臂也拿項羽沒轍了。羋心很不情願地批準了對項羽上將軍的任命。
說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陳勝所派出去的將領,但凡稍有成就便紛紛自立,這恐怕是那個年代習以為常的事。羋心最擔心的便是不可控的項羽,之所以讓宋義領銜救趙,就是覺得宋義是自己親自提拔起來的上將,由他鎮住項羽,不至發生不可控的局麵。誰知宋義辜負了羋心,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連帶楚懷王羋心日後性命不保。
宋義死後,楚國兩路大軍分彆由沛公和項羽率領,他們在西、北兩條戰線各自取得了不朽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