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寧微微一笑:”陛下謬讚了。大炎的盛世基業,全靠這些利器鋪就。老臣深知,唯有生產力的飛躍提高,百姓安居樂業,國運方能日隆月盛。陛下若能廣開民智,革新農耕,西涼的前景,必然不可限量。”
蕭烈聞言大悅,連連點頭稱是。
當下二人又促膝長談,從農耕到軍事,從教化到政務,無所不談。
幾天的時間,轉瞬即逝。
臨彆之際,西涼王拉著瞿寧的手,依依不舍:”瞿將軍此番遠來,讓老夫受益匪淺啊!還望將軍回到大炎,多多美言,以結兩國之好。”
“陛下千萬不必如此。”瞿寧連忙攙扶,”大炎與西涼,本就是休戚與共的兄弟之邦。臣豈敢有負陛下的盛情厚誼。”
蕭烈聞言大喜:”瞿將軍真乃國士無雙,為臣之楷模也!”
說罷,他命人取來各種珍奇異寶,當作臨彆贈禮。
瞿寧再三推辭,卻拗不過蕭烈的一番盛情。
無奈之下,隻得收下厚禮,啟程回朝。
一路風塵仆仆,日夜兼程。
終於在第十日黃昏時分,瞿寧遠遠望見了京郊的炊煙。
西涼之行,收獲頗豐。能與蕭宸這般知己並肩同行,實乃人生一大幸事。
“陛下,微臣瞿寧參見。”瞿寧單膝跪地,言語恭敬。
“愛卿平身。”林耕柔聲道,”此番出使西涼,可還順利?”
瞿寧起身,正色道:”回陛下,一路風塵仆仆,所幸一切順利。西涼國王蕭烈十分重視與大炎的邦交,對微臣諸多款待。言談之間,滿是與我國攜手共進之意。”
林耕聞言大悅:”有了西涼這個強援,再加上愛卿妙策,邊疆之患已去,朕就不信還鎮壓不住那些蠻夷!”
“陛下謬讚了。”瞿寧謙遜道,”邊患雖去,國本未穩。如今正當盛世之初,還須仰賴陛下聖明,臣工鞠躬儘瘁,方能基業長青。”
“說的極是!”林耕笑意盈盈,”如今天下初定,當以安民為先。愛卿有何良策,儘管直言,休要顧忌。”
瞿寧嘴角微揚,正色道:”稟陛下,臣以為當今急務有二,一為富國,一為強兵。隻有民富國強,國運方能日隆。而要做到這些,首先就要大力發展農業,推廣新技藝新法子,提高糧食產量。其次就是改良農具,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
“如何改良?”林耕頗感興趣。
瞿寧從懷中掏出一疊圖紙,恭敬呈上:”回陛下,此乃臣設計的新式農具,臥碾、連枷車之類,都堪稱奇技淫巧。若能仿製推廣,必能事半功倍。”
林耕接過圖紙,仔細端詳,越看越是驚歎。
半晌,她抬起頭,望向瞿寧,眼中滿是讚許之色:”愛卿遠見卓識,果真令人佩服。就依你所言,即刻下旨,命工部選拔能工巧匠,晝夜兼程,務必儘快造出這批新式農具,普及天下!”
“謹遵禦旨。”瞿寧恭敬領命。
接下來的幾個月,京城的工坊一片忙碌。
鐵匠們揮汗如雨,日以繼夜趕製新農具。
不出半年,臥碾、連枷車等利器便批量問世,源源不斷輸往大炎各地。
田間地頭,農人們個個喜笑顏開。
有了這些省時省力的家夥,不僅收成節節攀升,而且再不愁體力活把人累個半死。
一時間,舉國歡騰,對瞿寧的擁戴之情,蔚然成風。
“瞿大人真是老百姓的大恩人哪!”
“就是!要不是瞿大人設計的這些寶貝,俺們哪有今天的好日子過?”
聽著民間對自己由衷的讚譽,瞿寧心頭湧起一股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