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們還可以通過自身,和三大巨頭股東的身份,影響到全世界鐵礦石價格的走勢。
說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已經能品出點什麼東西來了?
就說此時滬鋼在國際上買的鐵礦石吧,其實不管他是買的誰家的,都跟三井脫不開關係。
滬鋼僅僅是國內鋼鐵行業的一個縮影,改革之後,全國的鋼鐵需求量激增,各地紛紛上馬鋼鐵企業,於是,三井對我國的鋼鐵鋼業收割,就開始了。
之前說過,三井跟鐵礦石三巨頭簽訂了一個長期價格協議,這個協議,後來逐漸就演變成了國際鐵礦石價格的標杆。
也可以說三井和那三家,基本壟斷了國際的鐵礦石的定價權。
在這個協議中,還有一個很奇葩的規定,叫做首發跟風原則。
簡單點說就是,在跟三大鐵礦石巨頭進行價格談判的時候,不管哪家企業,第一個跟他們達成了協議價格後,其他的企業就不用再談了,所有人都要按照那個價格來購買他們的鐵礦石。
在這個機製下,從玖壹年到零叁年,鐵礦石的價格不但沒有增長,反而還下降了16%。
但從零叁年開始,一切就都變了。因為這一年,滬鋼代表國內的鋼鐵企業,參與到了與三家鐵礦石巨頭的談判中。
也就是在這一輪的協議價格談判中,新日鐵搶先一步,與淡水河穀達成了價格協議,首發價格形成了。
這次新日鐵和淡水河穀簽訂的價格,可不是下降咯,而是直接飆升了71.5%。
這就意味著,我國的所有鋼鐵企業,都必須要接受這個價格,按照這個價格來購買鐵礦石。
作為當時已經是世界第一的鋼鐵產量國,我方受到的衝擊,無疑是最大的。
有人或許會說了,新日鐵是不是傻子喲,他們把價格抬的這麼高,不是也加大了自己購買鐵礦石的成本嗎?
那就嗬嗬了。前邊那不是交代了,三井可是在三大鐵礦石巨頭中占股的,鐵礦石賣的價格越高,他們的收益也就越高。
新日鐵看似損失,其實隻不過是將錢倒了倒手,從左口袋裝進了又口袋罷了。到時候,三井再通過其他方式輸送給新日鐵就是了,新日鐵一點都不會虧。
但是作為世界第一大鐵礦石進口國的我方,那可就慘了。
從零叁年我方加入長期價格協議機製,一直到零捌年金融危機爆發,國際鐵礦石的價格,上漲了驚人的330%。
而滬鋼呢,直接就從盈利轉入了虧損。國內其他的很多鋼鐵企業,也陷入了生產就虧損,不生產就倒閉的境地。
這就是三井為國內的鋼鐵產業,挖的一個巨坑。這個坑,從新日鐵跟滬鋼合作,進入國內的那一刻就開始挖了。
由於價格漲的太狠,三井的吃相太過難堪,被逼急了的國內鋼鐵企業,直接掀了桌子,集體退出了長期價格協議機製。
不得不說,這一招兒是真好使,差點沒把三大鐵礦巨頭給嚇尿了。他們收割的就是我方,我方不跟他們玩了,那他們還玩兒個der啊。
所以,那個所謂的長期價格協議機製,隨著我方的退出,也就壽終正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