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巡遊(1 / 2)

朱夫拉大區,阿拉蓋執政區,阿拉蓋城。

在馬丁內斯的帶領下,以撒參觀了已經有一定規模的火器工廠。

這個年頭,火器製造還處於手工階段,效率低下。

隨著大筆資金的流入,城外的幾個礦脈活了過來,開始擴招人手,開發新的礦道。

城西的硝田正在進行初期的準備,人馬糞尿堆至其間,臭不可聞。預計明年可以收獲第一批硝石。

目前,火器工廠的主要原材料還是含硝量較低的硝土,由各個執政區統一收繳,轉運到阿拉蓋城。

按照以撒和馬丁內斯的規劃,整個火器工廠下屬三個次級工坊。

分彆是火藥工坊,製造工坊和原材料工坊。

原材料工坊負責冶煉,他們會將城外礦脈開采出來的金屬礦石燒製成金屬,將源源不斷的材料供應給製造工坊。

火藥工坊主要負責硝田的管理與火藥的製造。

製造工坊負責將原材料工坊提供的金屬材料加工形成完整的火槍和火炮。

製造工坊現在擁有二十餘名工人,一天可以生產五把火門槍。

至於火炮,現在的條件還無法生產,必須等待城外銅礦的進一步開采。

爐火熊熊,工人們將鐵水澆鑄到泥膜上,形成槍管的雛形。

這一步最為艱險,稍有不慎,就會使得槍管出現裂紋或是漏洞。

這樣的槍管不能要,否則極易炸膛。

第一步的澆鑄完成後,技工們會對槍管做出氣密檢測,合格的槍管將進行後續的加工。

包括加裝火門,鑿出藥池,箍緊鐵環,安裝木質槍身等步驟。

這是比較常規的火門槍製造方式,從上個世紀一直使用到這個世紀。

那時的火門槍結構還很原始,隻是一根一端封閉,並在上方開有火門的青銅管或鍛鐵管。

15世紀初,火門槍的火門移到了槍管側麵,並出現了帶有保護蓋的藥池,這一設計被一直沿用到後來的火繩槍上。

帶有尾銎的槍管插在手持的木柄上,沒有尾銎的槍管則用鐵環緊箍在木托上。射擊時射手需一手握木柄,一手用燒紅的金屬絲或火繩點火,無法瞄準。

因為這些火槍和早期的輕型火炮區彆不大,所以又有彆名“手炮”。

和同時代的中國式火門槍不同,歐洲火門槍管前部常帶有一個鉤狀結構,在使用中起到支撐作用。

在守城時,射手可以把槍鉤在城牆上,讓射擊更加穩定。甚至還可以鉤在弩手使用的大盾牌上,構成野戰中的簡單工事。

“殿下,這是我畢生研究的火器圖紙,請您過目。”

馬丁內斯抱著厚厚一大摞羊皮卷,重重放在桌上。

以撒看看馬丁內斯,再三確認他沒有故意刁難。

這玩意兒我也看不懂啊!

以撒翻翻這些複雜的圖紙,上麵堆滿了各種符號和數字,讓人眼花繚亂。

他突然有些頹喪。

作為一個穿越者,自己顯然是不合格的。

高爐煉鐵法,不會。

製造槍支火炮,不會。

合成化肥,不會。

鍛造高強度鋼,不會。

原理都懂,可是根本上不了手。

萃取香水,加工肥皂,製取硝石,釀造高度酒,這些以撒倒是可以。

但是歐洲人也會。

吟詩作賦,技驚四座,這個以撒完全沒問題,就是沒什麼用。

這就很尷尬了。

“現在的槍管為什麼越來越長?”

以撒翻看幾張圖紙。

“殿下,顆粒火藥普及以後,我們發現,通過加長槍管,可以獲得更大的發射能量,使威力更大。”

“從前的粉末火藥則不具備這一特點。”

火藥顆粒化確實使得火門槍的威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長槍管卻使得瞄準和運輸極其不方便。

這樣的火門槍命中率感人,能否擊中敵人全靠上帝保佑。

“這是什麼?”

以撒抽出一張不太一樣的圖紙。

槍身上有著一個長長的金屬彎鉤,可以繞軸旋轉。

彎鉤一段鏈接了一條粗繩。

馬丁內斯看了看。

“哦,這是我一個學生製造出來的小玩意兒。”

“他認為加裝一條繩子能夠使火槍更加精準。”

馬丁內斯轉過身,

“梅茨!過來!”

正在爐邊添柴的梅茨放下手頭的柴火,擦擦臉上的灰,跑過來。

“老師,什麼事?”

“這是以撒殿下,君士坦丁堡的王子,蘇爾特的專製公。”

梅茨連忙行禮。

“這是你的發明?”

以撒指指圖紙。

梅茨偷瞄一眼,發現以撒似乎挺開心。

“是!”

馬丁內斯一腳將梅茨踹翻。

“好好說!”

“哎呦——”

梅茨齜牙咧嘴,摸摸屁股。

“這種帶有轉軸的火槍十幾年前就有人提出來,我將它改進了一下!”

“使用陰燃的火繩代替其他引火物,可以使點燃變得更加方便。”

以撒欣賞地看了他一眼。

這是火繩槍的雛形。

如果說火門槍的出現標誌著熱武器開始走上曆史舞台,那麼火繩槍的廣泛使用正式宣告熱武器時代的來臨。

火繩槍的意義無疑是重大的,它使得槍支的精準度和發射速度直接提升了一個檔次。

火門槍和火繩槍最大的區彆在於,火門槍的射手必須在瞄準的同時,用手中的火把點燃引信,而火繩槍極大簡化了這一步驟,使射手能夠將槍托腮,專心瞄準。

曆史上,早在15世紀初期就有人提出了類似火繩槍的概念,可惜一直沒有被重視。

直到15世紀中葉,這種新式火槍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

“馬丁內斯總管,這種槍支有現成的樣板嗎?”

馬丁內斯搖搖頭。

“限你一周時間,造出一支樣槍,造出來的工人賞金100杜卡特。”

一旁的梅茨兩眼放光。

“殿下,這種槍械在技術上沒有什麼難題,但是真的有必要嗎?”

在他看來,火門槍的技術已經比較成熟,自己的工藝也非常不錯,沒有必要改進。

有必要嗎?

當然有。

早期的火繩槍或許與老式火門槍在威力上沒有太大差彆,但是火繩槍將作為歐洲的主要火器持續幾百年。

這幾百年中,火繩槍的工藝不斷進步,走遍了世界各地。

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們帶著這種簡單而粗暴的武器,踏遍五洲四洋,毀滅了無數文明,搶回了無儘財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