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雲嫣先安排了那些不願意回家的退役老兵。那麼多個莊子,需要的工人特彆多。退下來三千多人,安排到二十四個大莊子裡,竟然人手還不夠。
有些老兵說,想回去,把在家裡等了他多年的媳婦帶到邊城,一起紮根在這裡。
蕭雲嫣給安排回去的路費。如果回來了,回程的路費也給報銷。
那些家中父母雙亡,家中妻子兒女艱難度日的士兵,更希望全家人在邊城蕭神醫的莊子裡,長期生活下去。
不久的將來,邊境開放了,幾國之間通商。孩子們未來也有很多生存方式的選擇,比在窮鄉僻壤靠那幾畝薄田生活,要更有盼頭。
有了這樣的共識,大部分老兵在莊子裡住了一段日子,覺得特彆開心,安逸。也都紛紛向莊頭提出,要回去接自己的家人回來。
蕭雲嫣給每個莊頭一定權限,想回家的,無論是不是接人,都給盤纏。回來幾個人,就給報銷幾個人的路費。
蕭雲嫣的大氣,令這些老兵心生歸屬感,陸陸續續的都是拖家帶口的回來了。
一路風餐露宿,非常狼狽。
蕭雲嫣早就安排莊頭,在莊子裡建好一個一個小院子。每個院子房間要多,不必太大。院子裡的地方不用留太大的地方做菜地。農莊裡啥都有,不用一家一戶單獨種。
當一家人被安排進單獨嶄新的小院子裡時,看著整齊乾淨的新家,一路上遭受的痛苦,變得非常值得。
每家剛到莊子裡,都會從莊頭那裡領來,白米,白麵,雜糧各十斤,蔬菜若乾,二斤肥肉,二斤瘦肉,二斤雞蛋,一條大魚。作為主子賞的安家食材。
每人一個房間,所有生活基本用品都有,可以直接燒火做飯,開始新的生活了。
老兵們也沒想到,蕭神醫事先給他們做院子了。一路上,他們還在為以後的住處發愁,想著剛到農莊,住不下,就先一起搭個簡易的窩棚。然後再找主子商量,能不能做個泥磚的三間房,一家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
沒想到,真的沒想到,主子不但把房子事先做出來了,還是一個院子十二間屋子的四合院。整個院子都是青磚黑瓦的結構。
家家都在吃飯的時候不住地感歎:“這麼氣派的院子,在我們老家,隻有地主家裡才能做得起。”
“娘嘞,您掐我一下,這不會是在做夢吧?我也能住這麼好的房子?”
“這一個院子的造價至少要一百八十兩。如果不是托主子的福,我們是一輩子也蓋不起這麼氣派的院子呀!”
“爹,娘,我和弟弟們再也不用擠一張床,搶一床被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