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他又讓詹熒到書房寫了十張字條過來,分彆把不同比例的麥汁貼上標記。
然而實際上,這些不同水麥比例調製出來的麥汁,也正是啤酒包裝上常說的那個麥汁濃度,如果羅衝有心的話,一定會在前世的那些啤酒包裝上發現這個比例,隻不過他從來沒在意過這些,所以才不知道罷了。
當然,不知道也無所謂,而且麥汁濃度這個東西,它本來也不是固定的,不同品牌的啤酒追求不同的口味,啤酒的麥汁濃度這個東西,從**度到十四五度的什麼樣的都有,反正都能喝,並沒有具體的標準,唯一就看人們喜歡什麼口味了。
啤酒的發酵時間少則三日,多則十天,一般情況下通常是一個星期,發酵時間短就意味著生產周期短,這也是啤酒適合工業化的一個原因,不過也有精釀啤酒,有的需要長達一個月到四十多天的發酵期,據說開罐的時候麥香濃鬱,但那顯然不適合工業化的操作,所以羅衝也沒想過發酵那麼久。
啤酒的具體發酵程度,還是跟起沫程度有關,想到這一點,羅衝不禁有些後悔,早知道弄幾個大玻璃罐子用來發酵了,現在用木桶根本看不見裡麵啤酒的狀態,隻能到時候提前倒出來一些看看了。
把啤酒封裝起來暫時等待發酵,接下來就是另一項食品工業化的重要項目了,說起二十世紀的食品工業,怎麼也繞不開方便麵這個發明,二十世紀那麼多發明,要說方便麵肯定不是什麼偉大的存在,但卻是影響快餐界的一道豐碑。
它是二戰後由一個泥轟籍彎彎人發明出來的,當時泥轟正處於戰後的衰敗期,正是國家重建的時刻,而且各種資源極度匱乏,米國為了把泥轟變成他們另一種意義的殖民地,也給了不少的物資援助,其中就有大量的糧食。
可惜和泥轟人吃大米的飲食傳統不一樣,人家米國人都是吃麵包的,大米沒有,援助的麵粉倒是一大堆,正巧泥轟喜歡吃拉麵,而且戰後連麵攤都十分短缺,人們忙碌的工作一天,發現連吃個拉麵都要排很久的隊,於是才有了方便麵誕生的溫床。
方便麵這個東西的製作工藝其實並不複雜,大體可以分為那麼幾個步驟,和麵、壓麵、切麵、高溫蒸熟、油炸定型、烘乾保存。
其中最重要的步驟是油炸,油炸不僅是方便麵衝泡即食原因,更是方便二字的精髓,沒有經過油炸的方便麵,是不可能拿開水一泡就能吃的,另外油炸還關乎方便麵的保質期。
說到方便麵的保質期,作為早期食品工業的代表,那時候的工業食品,類似罐頭,方便麵這些東西,並不是靠各種添加劑來延長保質期的,罐頭保存時間長靠的是高溫殺菌和密封罐裝,而方便麵保存時間長靠的就是油炸。
當然,用的不是普通的油,而是棕櫚油,一種用棕櫚樹的果實榨取的植物油。
植物油的種類有很多,至於為什麼偏偏選中棕櫚油,首先是棕櫚油的抗氧化能力很強,抗氧化能力強就意味著保質期長,再有就是棕櫚油的耐煎炸特性,說白了就是可以反複利用,這一點十分利於工業化用途,畢竟反複利用的消耗率小啊!
可惜漢部落並沒有棕櫚樹,湯部落沒有,拓海郡沒有,瓊州島上更沒有,所以棕櫚油什麼的就不用想了,其他的植物油倒是可以試試,保質期什麼的先不說,先能做到炸完用開水能泡開再說吧。
烘乾的脫水蔬菜倒是簡單,肉乾什麼的也容易做,醬料就更簡單了,這東西就是用動物油配以各種佐料熬製出來的,就像超市賣的火鍋底料一樣。
動物油有個特點,那就是低溫或者常溫下會凝固成固體,比如說豬板油,黃油等等,火鍋裡用的牛油也是一樣。
當然,這些配料什麼的都不是重點,重點還是在油炸上麵,隻要把油炸這一道工藝吃透,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想到就做,羅衝先是畫了幅壓麵機的圖紙,其實就是幾個聯動的輥軸,用來擠壓麵團,倒不是很複雜,交給禁衛後,就讓他們找木匠定做去了,先定做一個木製手搖的,如果可行的話,以後具體工業化的時候再造鋼鐵材料的壓麵機。
接下來他又讓人搜羅來漢部落現在能夠找到的所有種類的可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稻米油、芝麻油、亞麻油、苧麻油、茶籽油......
還彆說,不找不知道,這一找還挺多,其他的像是桐油、漆草籽油倒也是植物油,可惜那玩意兒有毒,不能食用。
也就是在等壓麵機製作的這段時間,羅衝釀造的啤酒也發酵好了,經過了七天的發酵,這些啤酒都已經起了泡沫,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從木桶倒在透明的玻璃杯裡,看著那橙黃透明的酒液,不斷升起又降落的白色泡沫,聽著那氣泡上升炸裂的聲音,聞著那股獨特的麥香,竟讓羅衝有一種恍然隔世的感覺。
多少年沒見過啤酒了,沒想到今天竟然在自己的手下又還原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