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主是康叔的熟人,吃完飯,吳飛就跟著康叔去了學府路。
學府路是真正的學府路,一條四五公裡的路上有著二個小學、二個初中和一個高中。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做的規劃,整條路上一個高層也沒有,都是一些六層以下的低層住宅。
不過剛剛聽康叔說,好像當時做規劃的時候,請了一個大師來看風水,說是學府路事關全縣文運,不宜建高樓。
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從吳飛他們那一屆高考考了一個北大以後,每年全縣七八千考生參加高考,就沒有一個考上清華北大的。
也不知道當時請的大師是不是真的,聽說這兩年還有縣裡的領導想要在學府路修風水景觀,給全縣改文運呢。
趕到地方的時候,房東老板已經等在那裡了。
“老劉,帶人過來看一下。現在忙什麼呢?”房東五十來歲,看上去斯斯文文的,真看不出是一個做釘子戶的主。
帶著兩人走進院子,房東說道:“現在生意都轉手出去了,就等著把這個房子賣了就去上海了。現在天天去釣魚,好久沒有一起去釣魚了。這幾天一起去釣一次?”
接著對吳飛說道:“是這個老板要看房子嗎?老康有沒有跟你說過,現在這房子300萬這個價錢已經很便宜了,不過需要現金全款。說實話,要不是這樣早就有人買了去了。你隨便看。”
房子其實沒有什麼好看的,建成的年頭並不久,也就**年的樣子,門前的條石上麵還刻著“2010年建”的字樣呢。
樣式是以前最常見的格式,房子的麵積可能也就120個平方左右,院子倒是蠻大的。總共加起來超過 200個平方。
房子有二層,頂上蓋著現在很少見的青瓦,和吳飛家裡四合院上麵的瓦是一樣的。
紅磚青瓦,是2000年以前很多人建房的標準選擇。不過到了2010那個時候,這樣建的就很少了,大部分都是直接建一個平頂,要不在上麵再建一二個房間。
其實吳飛還是喜歡有蓋瓦頂的房子,住著比平頂舒服。特彆是夏天的時候,要是上麵沒有蓋瓦,住頂樓的就像住在蒸籠裡麵一樣。
吳飛看了看,反正就那個樣子,要是想開飯店。房子要重新裝修過才可以,裡麵的東西沒有什麼是能用上的。
重新裝修的話,就涉及到房子的結構問題,吳飛問道:“劉老板,你這房子是框架式還是磚混式結構?麵積是多少,沒有什麼產權糾紛吧?”
“你放心,我這房子當時建的時候就是手續齊全的,後來又補辦了產權證。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房屋的麵積是130平方,院子空地的麵積是85平方,在產權證上麵登記的是花園綠化用地。”
“結構是框架式結構的。當時用的材料都是頂好的,鋼筋都是按著建五六層樓的規模用的,你要是想到上麵加樓層的話,再加二三層都沒有問題,不過手續需要你自己去跑。”
房東看吳飛問起房子的結構,還以為吳飛打算以後要往上麵重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