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樅樹長起來以後,山裡的樅樹菇就多了起來。
到了夏季的時候,這種呈黃褐色的蘑菇,在雨水較多的時候才會生長出來。
到了秋季,樅樹菇的顏色又不一樣會變成紅褐色。在秋天氣溫較低的時候,要是碰到陰雨連綿的天氣,樅樹菇就會像雨後春筍一樣,大量的從地下冒出來。
這個時候,一般都是在重陽節前後,所以也是樅樹菇又叫重陽菌的緣故。
其實在吳飛他們這裡有一句老話,就是說樅樹菇的,現在吳飛還記得小時候大人說的,三六九,樅菌有。
說的就是在每年的農曆三月、六月和九月,樅樹菇就會長出來。
隻是今年因為雨水太少的緣故,樅樹菇長的很少,特彆是重陽前後,應該是樅樹菇長的最多的時候,因為長時間都沒有下雨,山上一隻樅樹菇都沒有長出來。
因為樅樹菇的味道很好,並且價錢一直都很高,也不是沒有人打過人工種植樅樹菇的主意,可是四處打聽,卻發現現在還沒有人工種植樅樹菇的記錄。
吳邦也打過這個主意,後來還專門去谘詢了縣裡的農技人員。
然後才發現,樅樹菇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還不能實現人工種植。
因為這種蘑菇的生長條件比較嚴苛,需要要很多綜合因素同時達標才能形成生長的條件。
並且樅樹菇一般隻有在茂密的馬尾鬆林,或其它品種的鬆樹林裡才會生長。
靠馬尾鬆葉子發酵之後產生的一種真菌,再結合沙性土壤,充足的雨水和合適的溫度才能夠生長,一般生長到凋謝也就數天的時間,一旦沒有被采摘,很快就會長蛆然後蔫掉腐爛。
之所以沒有實現人工種植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種菌子很難保鮮,一般最多也隻能保鮮3天,而且是在有冰袋保溫的情況下,這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困難。
所以一般這種蘑菇很少出現在大城市的商場和菜市場裡麵,一般隻有靠近采摘地的人們,才有機會吃到這種野生的蘑菇。
大城市裡麵的人,一般很難有機會買到。在常溫下,保鮮時間基本上就一天多。
來村裡收樅樹菇的,都是收那種現采的,拿回家去馬上放進冷庫裡麵,這樣才可以保存的稍微久一點。
不過因為是野生的,並且產量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雖然味道很好,可是市場卻一直都很小。
每年也就很短的一段時間裡麵可以吃到樅樹菇,其他的時候是很難見到的。
像這次一下子收到六七斤乾的樅樹菇,吳飛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到。
以前因為吳飛經常在外麵的緣故,家裡采到樅樹菇多的時候,也會曬一點留下來,等吳飛回來的時候再弄來吃。
可是一般都很少,能曬出一斤乾的樅樹菇來,就算是多的了,哪裡像這次的這家人,居然一下子曬了那麼多乾的樅樹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