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八章 蘇湖熟(1 / 2)

權傾南北 然籇 3333 字 10個月前

世家白送給李藎忱這麼大的好處,倒是頗有幾分“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感覺。

如果不是因為這批糧食讓李藎忱的底氣增加了很多,李藎忱是絕對不會貿然在這個時候發動南征之戰。而新一年的屯田,效果也非常明顯,源源不斷的糧食正在從南向北運輸,足夠支撐漢軍至少發動半年的進攻,這也是李藎忱明年向北發動進攻的底氣。

當然了,隻是憑借江南一處,李藎忱的底氣可沒有那麼厚。

大漢現在的糧食主要來源於三個地方,江南隻是其一,還有荊湖和巴蜀,這兩個也都是華夏曆史上赫赫有名的糧食產地,前者是曆史上宋代主要的糧食產地之一,南宋北伐所用的糧食多來源於荊湖屯田;而後者自然也不用說,秦之所以能吞沒天下,和巴蜀天府之國的供給有很大的關係。

李藎忱入蜀之後,屯田的事情就從來沒有放鬆,因此巴蜀之地以及現在更南方的南中已經成為大漢最主要的糧食產地之一,之前大漢的西北之戰以及北伐關中,巴蜀就曾經出了大力。

荊湖屯田發展的時間雖然不算長,但是底子也不薄,荊湖西線長期以來都是南陳和北周對峙的前線,因此湘州、贛州等西線後方魚米之鄉,也都得到了極大的發展,畢竟這些地方也是不錯的耕作之地,南陳不可能隻依靠江南支撐起來西線和東線的所有軍隊。

隻不過長期以來南陳在西線都處於守勢,所以屯田的範圍不算非常廣罷了,李藎忱入建康府之後,極力推廣屯田,荊湖就是主要的開荒區域,尤其是大漢當時已經拿下了襄陽,湘州到江陵一帶徹底變成了大後方,自然就可以安心屯田了。

尤其是隨著武陵蠻等等蠻族下山逐漸融入大漢的體係之中,大漢的屯田效果越來越好。

另外大漢在淮南、淮西、南陽、嶺南等等前線,也都通過軍民結合的方式進行屯田,受到軍事上的限製,這些屯田的範圍雖然都不算大,但是也足夠支撐軍隊日常消耗。

畢竟有總比沒有好,在糧食上,就算是一根蚊子腿李藎忱也不想浪費。

而要說大漢現在最主要的屯田之地,終究還是江南。

蘇湖熟,天下足,李藎忱作為一個後世人,當然很清楚這六個字意味著什麼。後世從宋代末年開始,到明清,江南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大運河這條南北商貿命脈,一直都是天下最富足之地,從江南來的糧食和漕銀甚至在清朝已經成了國家之命脈,江南丟則國家危在旦夕。

所以江南的潛力,李藎忱是很清楚的。

隻要人手足夠,這片土地的確可以培育出滋養整個大漢的糧食和財富,因此新修的官道和運河都優先照顧江南地區,就是李藎忱期望江南能夠儘快發揮出來其潛力,成為大漢經濟發展的新支柱。

也正是因此,在北上之前,李藎忱必然要先下江南看看,這是誰都攔不住的。

一來江南不算遠,甚至可以說就在建康府門外,而且李藎忱下江南絕對不至於和隋煬帝、正德皇帝那樣勞民傷財,他也是輕車簡從前去,二來之後李藎忱必然要禦駕親征的,也必須要先讓朝堂上的這些年輕官員們曆練曆練,感受一下陛下不在的時候是什麼樣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