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深伸手排開前方的親衛,走到了已經被漢軍團團包圍的崔景嵩前方。
崔景嵩的身邊隻剩下了三五個人,其餘的親衛或是跑,或是戰死,讓崔景嵩站在那裡,看上去有些淒涼。
幾名親衛對視一眼,同時向前邁出一步,而崔景嵩伸手攔住他們,淡淡說道:“放下你們的兵刃吧,這場戰鬥結束了。”
“將軍!”幾名親衛急忙喊道。
自家將軍的死戰之心,大家都是知道的,將軍不可能投降,而現在卻讓他們放下兵刃是什麼意思?
崔景嵩慘然一笑,對著陳智深說道:“崔某曾經是齊國之臣,火來追隨大周齊王殿下,成為周國之臣,大將軍於崔某有提拔救命之恩,大將軍身死,崔某自然不能苟活,三姓家奴之事,不可為之。”
陳智深意識到事情不好,縱身就向上撲,隻不過還是晚了一步。
崔景嵩一個文官,卻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和速度,在陳智深趕到之前,已經橫過佩劍,自刎而死!
“將軍!”幾名親衛大喊道,聲音分外悲戚。
同生共死這麼多次,將軍死了,他們又怎麼能苟活?
很快幾個人紛紛自刎,這一次陳智深倒是並沒有再阻攔他們。
崔景嵩死了,對於他們這些親衛來說自然也就像是失去了生活的意義。
崔景嵩死了,這是讓陳智深怎麼都預想不到的。
身為一個文官,崔景嵩確實是儘到了自己的責任,人的能力或許是有限的,但是他的這份恪儘職守和忠誠卻是值得佩服。
再看看原野上那些撒丫子逃命的北周士卒,更是讓人心生感慨。武將和士卒都不想著如何能夠保衛家國,隨後頂在最前麵的竟然是一個臨時統兵的文官,這真的是滑稽。
王軌坐鎮淮北的時間也不短,又是統兵好手,因此倒不能說是他禦下無方,之所以周人的士氣已經完全跌落,一部分原因是王軌身死以及漢軍的強大,然而更重要的是隻要有點兒腦子的人都可以看出,現在的北周已經到了強弩之末,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不了幾天了,否則不至於這麼多人都不願意再為北周賣命。
而真正還在前線能夠浴血殺敵的,也就隻有那些真的對北周忠心耿耿或者實在是不想再更換一個主人的人。
雖然這是亂世,改弦更張是很常見的事情,但也不是任何人都想每隔一段時間就換個皇帝擁護,這個時代的人還是比較注意自己的生前身後名的,有呂布這個三姓家奴的舊例擺在前麵,誰都不想被戳著脊梁骨說是三姓家奴,當然了總是投靠這個、投靠那個,變來變去,新的君主也不見得就真的會信任你,最多就是把你當做一個工具臨時應急一下,用完自然也就擱置了,保不齊哪天找個借口就收拾掉了。
相比於接下來的日子提心吊膽,還不如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