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來的時候沒有教育和醫療,百姓也能夠艱難活下來,但是鮑興很清楚,這種東西一旦有了,那就沒有人舍得失去。
隻要萬民依舊還站在皇室這一邊,外廷之中就算如何興風作浪,也不能撼動皇室的地位。
當陛下最早提出讓後宮妃嬪們做些事情的時候,大家都沒有表示反對,現在內府已經形成規模,大漢的運轉也離不開和內府有關的書院、醫院等等機構了。
而今陛下之心思,大家都明白,但是也沒有人能改變什麼。嚷嚷著內府不應該存在,就是在和天下作對,甚至就是在和自己作對。畢竟誰又沒有個病患什麼的呢?
涉及內府的事情,鮑興不想聽也不敢聽。
身為陛下的秘書監,幫助陛下做好外廷的事就好,沒必要知道內廷要發生什麼。
現在大漢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出內廷和外廷的概念,但是聰明人都能夠或多或少的察覺到,大漢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並不算非常明顯的內外廷。
內廷和外廷之分倒也並不新鮮,最先提出這個概念的正是漢武帝。為了能夠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漢武帝分設內外廷,諸如當時的衛青和霍去病,實際上都是內廷近臣,他們有更多的機會接近於皇帝並且聽從皇帝的直接命令,外廷群臣在內廷的製衡甚至威懾下,自然做不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陛下也是雄才大略的主兒,當然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大權旁落他處。區分內外廷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要不是內廷主要掌控在後宮妃嬪手中,大家對此不會有任何的意見,正是因為女子的存在,才讓文武群臣們心中有所忐忑和擔心。
畢竟女人的身份地位還沒有完全提起來,臣子們當然擔心會不會出現後宮亂政的情況,在這之前,南北朝已經有太多的先例,馮小憐是一個,張麗華是一個,這都是發生在不久之前的,大家心有餘悸也在常理之中。
好在聰明人實際上心裡都清楚,所謂的女人亂政,一部分原因的確是因為某些女子有野心或者嫉妒心,腦子卻又不怎麼好用,目光短淺之下缺少大局觀,做出擾亂全局的決定,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男人的盲目寵信。
說什麼紅顏禍水,實際上還不是男人造的孽?隻不過推到女人的身上能夠為自己洗刷一二。
再加上陛下本身就不是那種沉溺女色的皇帝,精簡的後宮規模已經讓很多人暗暗稱讚,而且後宮內府的表現也都被大家看在眼裡,所以就算是想要挑毛病頁都找不到地方動嘴,就隻能這麼看著內府一步步走向強大。
時至今日,朝廷和內府實際上已經是兩個有著千絲萬縷聯係,但是事實上互相對立存在的完整個體了,社稷的穩定已經離不開內府。內府已經通過這一次北伐極速擴張,完成了從陛下的小金庫到內廷的轉變。
拜北伐所賜,看護隊和隨軍醫院很快就在大大小小州府紮下根,更不要說那些書院和慈善堂之類的,和大漢的安民政策已經捆綁在一起,想要安民,這些是少不了的。
而且朝廷現在也不隻有內府這一個對手和同伴在,軍方實際上也是獨立於朝廷的,朝廷的三省六部,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對軍方形成有效的製約,但是軍方又通過太尉府和朝廷保持聯係。
再加上一個身負監察之責,既在朝廷之中,又在朝廷之外的禦史台,大漢的統治層已經形成了環環相扣、相互製約但是又不是完全對立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