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邊
在酒店熬了整整一個月的李立文,終於放下了筆。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原著大概有16萬字,其內容非常的簡單,在此基礎上李立文進行了簡單的修改。
在原版中,前兩部作品以哈利波特和他的小夥伴們的冒險為主線,構建了一個充滿奇幻色彩的兒童文學世界,讓讀者跟隨一個十一歲孩子的腳步,一同探索那個神秘的魔法世界。
而第三部則像是一個微妙的過渡,它開始揭示出人性的複雜與多麵,讓讀者意識到,
那些被世人認定為邪惡的存在,或許也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冤屈。讀者如果僅憑他人的評判去界定一個人的善惡,很可能會讓我們錯失那些真正值得尊敬的人。
到了第四部,故事迎來了一個重大的轉折,三強爭霸賽將哈利推向了更加殘酷與真實的成人世界,讓他開始麵對更為複雜的挑戰與抉擇。
隨著故事的深入,第五、六、七部更是將視角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的色彩不再單一,黑與白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每個人物都展現出了他們獨特的性格與立場,讓讀者深刻體會到人性的多麵與複雜。
而“新”《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總字數,被李立文擴充到了18萬字,總體劇情和原著沒有太大的變化,隻是在細節上麵進行了微調。
李立文的版本則主要是修改了原著中部分設定,劇情中的漏洞。作為一名作者,李立文很明白這種漏洞產生的原因——在寫一本書時,原作者其實也不知道會寫多少字,他
她會根據市場的變化,而去反複的修改自已的大綱。
所以在所有的長篇小說中,都會有一個共性的問題,前期挖下的坑沒有埋,以及故事的設定與後期出現明顯的差錯。
另外,李立文還在第一部中,增加了與《神奇動物在哪裡》的聯係,以免後期部分劇情太突兀。
7月2日,李立文乘飛機返回國內。
落地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的文稿交到曹建林的手中。
老曹拿到手稿後,簡單的翻看一遍,然後一臉莫名的看著李立文:“魔法奇幻?”
“嗯呢!”
“兒童讀物?”
李立文想了一下,然後點點頭:“嗯呢!”
曹建林猶豫了一下,說道:“會不會跨度太大了……你這上一本書是《哈姆雷特》,下一本變成《哈利波特》……會不會……”
“你忘記我寫的《小王子》了嗎?”
“可是。”
李立文擺了擺手,打斷了曹建林的話:“放心好了,老曹,包火的。”
“包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