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有何高見?”朱高爔順勢問道。
“彆問咱,照實講,彆添油加醋地騙咱,咱聽得出來”,老皇帝仍是對大孫子的可信度存疑。
朱高爔可憐兮兮地撇撇嘴,眨著黑亮的大眼睛求信任,老皇帝見狀隨意拿起一根奶棒塞他手裡,打發了事。
聊勝於無,朱高爔在心中叫苦連天,卻又不敢不從。
每逢關鍵時刻,便狂風大作,這是否代表著天意?
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大多迷信。
朱棣未必相信這些,但不代表不會以這種方式收攏人心。
也許,朱棣登基後,曾一度有意無意地打造自身天命所歸的形象,甚至可能在靖難之役過程中,便已經開始。
想當年,朱元璋攻下金陵後不久,便下令改名為應天,意為順應天命。
朱棣一向被讚為最像其父,對父親的成功經驗,不會不留心思索。
皇位隻有一個,綜合調動各項資源,爭搶到手,才能博得活下去的一線生機。
朱棣沒有退路,他的大侄子建文帝能逼得湘王朱柏引火自儘,怎會對他客氣?
他若是束手就擒,八成是死於非命的下場,就像他家的老二朱高煦,不僅自己被賜死,所有兒子沒一個能活。
皇位之爭,向來血腥而殘酷。
能打壓對手,增加自身的勝算,又不會損耗兵力,一場代表天意的大風而已,朱棣何樂而不為呢?
有上天相助,誰還敢螳臂擋車、不自量力?
反正朱高爔是這麼理解的。
就算皇位是憑著真本事奪過來的,也不妨將功勞分一部分給恰到好處的大風。
在說服他人方麵,確實事半功倍啊。
經此一戰,整體形勢再次發生逆轉。
不斷受挫,不斷抗爭求生,朱棣在毫無退路的慘淡堅持中,終於扳回一局,重新占據優勢。
那麼,夾河之戰,盛庸敗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朱棣死拚到底的一往無前外,盛庸本人出現了輕敵情緒。
接連兩次痛扁燕王,盛庸的聲威驟然上升至極點,各種讚譽紛至遝來,盛庸有些飄了。
據說,燕軍繳獲的戰利品中,金銀器皿、華貴衣袍赫然在列。
出來打仗,帶著這些玩意兒做什麼?!
顯然是為了慶功用的。
盛庸以為自己必勝無疑,結果輸得很慘。
但是,擊敗朱棣,是他一個人的功勞嗎?
顯然不是,平安、吳傑可一直沒閒著啊。
尤其是平安,那可是每戰必效死力啊。
眼見盛庸出儘風頭,自以為是,他們心裡能服氣嗎?
當朱棣與盛庸的交戰陷入僵持狀態時,平安、吳傑本可奔襲前來,夾擊朱棣,可是他們在途中逡巡多日,直至盛庸敗退,始終沒有出手相助。
平安、吳傑不願與盛庸合作,無形中使朝廷投入戰鬥的兵力驟減,勝利的天平自然向燕兵傾斜。
雨落石兮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