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定陽湖(2 / 2)

少姝的山水 凡崢 3739 字 23天前

郭太公慢條斯理地歎氣道:?“唉,鯀一心堵塞洪水,私自取來息壤使用,結果引得天帝震怒,派火神祝融將他流放到了羽山,困頓而終,功敗垂成,嗚呼哀哉。這洪水又漲虐起來,瞧,轉了個圈兒又回來了。”語畢,無奈的砸砸嘴,望向山下隻漲不消的水勢。

(羽山:今山東郯城)

人群稍默片刻,繼而有人道:“鯀為解救眾人苦難,不惜犯天條舍性命,也真是可歎。”

“嗯,那樣好本事,怪可惜了。”

“是條好漢,雖敗猶榮!”

“似乎這大禹首領就是崇伯鯀的兒子呢!”

郭太公頜首:“嗯,他被奉為‘大禹’確實是人心所向,貴為部族首領的人,就意味著其身背負更多更大的責任,很多事情都得衝在最前麵!難得的是,他們父子倆人前仆後繼,膽量才乾俱是非同凡響,但

願天助神佑,最終能有個好運道,好結果,咱們也就有望了。”

(大禹:是對治水有功的禹的尊稱,相當於“偉大的禹”。)

“阿翁,運道又是什麼啊?”小哀本就好奇心重,乾脆從樹上跳將下來,輕盈地落到阿翁近旁。

“運道嘛,如同這水勢般漲落難料,生而為人總會遇到很多不同的境況,它們不會早來半刻,亦不會多逗留一時,皆因運道使然。”

小哀聽了如墜雲霧,眉頭也緊鎖起來,一副苦思不得的樣子:“阿翁說了這老些,我怎麼還是鬨不清呀!”

郭太公笑著拉過孫子,愛憐地在他頭上摸了一把:“這會兒鬨不清就對嘍,等你這猴猴腦瓜兒到了回頭尋思的時候,想不明白也難!”

眾人會意,微笑起來。

“郭太公說的是,運道難測,水勢難料,可大禹首領治水的決心,卻不曾動搖分毫啊!”青衣後生又開口了,語氣中飽含崇敬之意,“聽說他想方設法,帶人一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開鑿出水道來泄洪。”

“泄走了?那水都流到了哪裡?”

“這個——我也不清楚,說是一個叫‘海’的地方。”

“海?那是哪兒啊?”

“都說這地方是個百川彙聚之處,反正,定是比咱這定陽湖要大得多的多。”

有幾個人畏懼的看向山下的湖水:“比這水還大?可怖哦!”

“治水大軍的主力,多來自夏、塗山、東夷等部,個個勇猛異常,遍曆險阻,他們想必是不怕的。”

“應龍族也有助陣治水,它們用神力挖去山岩、疏導河川,聽說曾有條應龍在巫山的時候畫錯了水道,大禹首領治軍嚴明,最後給處死了。”

(應龍:名叫庚辰,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創世神、造物神,作為一種有翼的龍出現於神話,同時也是真龍與龍族始祖,是有“祖龍”之稱的上古神獸。相傳應龍助黃帝爭帝而捕獵夔牛,獨戰虎、豹、熊、羆四獸,於南極殺蚩尤、斬誇父,最後與黃帝飛升;為助大禹治水再度下凡。)

“大禹中正謙抑,獎罰分明,一路而來各部落沒有不服從的。”

“小哀,知道應龍嗎?你看啊,”郭太公說著,興致勃勃地給孫子比劃起來,“它生有雙翼,尾巴鋒利似刀,這樣一甩,就能劃開大地和山川!”

小哀兩眼圓睜,盯著阿翁的手勢,小臉上興奮地泛起紅光,心想這說不定這回可要開眼啦!

郭太公探出手去,揭開釜灶上的蓋子,隻見菜羹熱氣騰騰,裡麵的菜葉都已酥爛,忙招呼大家:“好了,我說誰來嘗嘗老漢家的手藝,看看是我這菜羹香還是他婆婆的毛豆香!”

先前那老嫗皺了眉直擺手,一臉的毋庸置疑,還是有幾個湊趣的,上來就著勺子吃了幾口,又熱鬨了一陣子。

天時已晚,大夥兒漸漸散去了,郭家祖孫倆也熄了灶,一前一後,向不遠處的黃土窯洞走去。

(窯洞:是黃土高原上居民的一種古老久遠的居住形式。)

村落複歸寂靜,獨有山下的湖水因風起浪,那層層水波撞擊著湖邊的岩石,不住地傳來澎湃聲響。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