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是不是對劍有什麼誤解(1 / 2)

而在為父儘孝之後,這位小唐王還不忘為國儘忠。他感念崇禎皇帝的恩德,很想為風雨飄搖的大明做些事情,同年八月,機會來了:在英王阿濟格的率領下,清軍再一次大規模入關,進入京冀地區大肆劫掠。

朱聿鍵要麼是報恩心急,要麼是救國心切,便上疏請求進京勤王,結果先帝卻不允許。但他竟不顧“藩王不掌兵”的國法家規,自行招兵買馬,旋即徑直率護軍千人從南陽北上勤王。

這一千多號人到了裕州,經巡撫楊繩武上奏,才被震怒的先帝勒令返回,其後雖沒有遇到清軍,但卻在中途和農民軍交手數次,亂打幾陣,互有勝負,這才班師回了南陽。

大明鑒於永樂皇帝和漢王寧王的例子,一向對藩王防備極嚴,依照祖宗規製,藩王儘可在王府內榮華享樂,卻惟獨不能興兵擁將離開藩屬。縱然朱聿鍵動機純粹,仍使得之前一直對他還算不錯的崇禎先帝勃然大怒,沒準兒還要罵上幾句“朕賜你的《大明會典》你是怎麼讀的?”

於是在當年十一月,崇禎先帝下部議,將“膽大妄為”的朱聿鍵廢為庶人,然後便派錦衣衛把這位‘唐庶人’關進了鳳陽皇室監獄,俗稱“鳳陽高牆”,同時改封其弟朱聿鏼為唐王。

小唐王就此回到了十二歲時的人生原點,甚至更糟:因為鳳陽高牆是個比南陽承奉司恐怖的多的地方,曆史上曾經出現過兩次有明確記載的被判入內圈禁的宗室,寧肯立即自殺也不願入牆服刑的案例。而朱聿鍵在被圈禁期間,鳳陽守陵太監石應詔因索賄不得,用墩鎖法對他百般折磨,也就是讓你站不能站坐不能坐那種,使得朱聿鍵病苦難言,幾乎殞命。

但可能是他從小飽經磨難的緣故,命比較硬,所以縱然如此苦熬了七年,仍能再次勉強苟活了下來。

到了崇禎十六年,這位唐庶人終於時來運轉:這年鳳陽巡撫路振飛到當地巡視,順路前往監獄拜見了朱聿鍵。此時這個在苦窯裡磨掉了大半棱角的唐庶人,已不再是七年前那個鋒芒畢露、杖斃親叔的小唐王了,他對待路振飛彬彬有禮,使得後者對他頓生好感,並專門派人對這位落難唐王加以照顧,護他周全。

不僅如此,這路振飛後來還特地向崇禎帝上疏,陳述了高牆內的監吏淩虐宗室的情況,請求皇帝加恩於宗室。崇禎看了,勃然大怒,心想我老朱家的人就算是犯了法,也輪不到你們這些沒根兒的東西欺淩!便直接下旨殺了欺淩唐庶人的守陵太監石應詔,這才讓他的日子好過了一些。

柳振民把這位小唐王的事情拿出來一說,史可法立刻沉默不語了,而柳振民則繼續滔滔不絕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