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大飛機項目總裝、研發、零配件生產基地已經基本確定,但是需要華夏商飛公司的技術部門進行論證。
華夏商飛預研總師楊直鋼表示,計劃2021年左右取得適航,進而交付客戶,指標與空課A320和播音737相當,而且在氣動力布局方麵還優於空課A320和播音737。
在已經過去的2008年11月3日舉行的2008華夏國際航空航天高峰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領導披露了今後幾年華夏航空工業發展的四大主要任務和目標。
備受國內外關注的華夏大飛機研製將有序取得進展。預計“十二五”期間開展型號設計試驗和試製,“十三五”期間取得型號合格證和生產許可證,並開始投放市場。
大飛機項目進展順利,得到了各方認可。飛機設計研製的全過程一般包括預發展、工程發展、詳細設計、全麵試製、適航取證等五個階段。大飛機計劃2014年首飛,2016年適航取證。
從首飛到進入試飛階段再到適航取證,需要經過一係列複雜和繁瑣的程序。試飛包含數十個課目,時間也相對比較長。適航取證後,意味著飛機的安全性設計被認可,也就獲得了“準生證”。拿到此證後,飛機便可以進入批量生產的實質階段。
可以說這個項目是國家在大力規劃發展的。已經做了完整的規劃。
這個項目據王驍所知,用國際通用的“主製造商供應商”模式,即供應商提供子係統、製造商進行總體設計與集成,目前全球共有近300家企業參與大飛機項目。
飛機成本主要由機體結構3035、發動機2025和機載設備2530構成,大飛機機體結構由商飛設計、航空工業旗下企業製造,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發動機、機載設備、部分原材料等仍依賴海外,未來具備巨大國產替代空間。
據王驍未來新聞看到,大飛機實現了近60國產化,國產化率是按照飛機的十大係統的成本構成計算出的結構係統36、發動機係統22、航電係統17、機電係統13等,其餘12為起落架、液壓、燃油及環控係統
飛機的動力係統、航電飛控係統、燃油係統、電源係統、起落架等領域或直接采用國外成熟的產品和技術、或是由中外合資企業製造。
國內航空工業部門參與設計製造的主要是機身、機翼、尾翼、內飾等部分。其實來說自己的核心技術還是少!主要核心技術還是得外購!
雖說現在的飛機都是供應鏈全球化
老美的播音公司全麵推行全球供應鏈模式,旗下的787機型有高達90的零部件由供應商製造,播音隻負責少數零部件生產任務和總裝任務
播音公司尤其嚴重依賴來自小日子的供應鏈,無論是播音767、777還是787,來自小日子製造的零部件份額占比都很大,播音787甚至被稱為“準小日子製造”
當然空課也是,都是依靠零部件進口!然後組裝!
其實播音和空課也大量使用來自華夏生產的零部件。空課在華夏天津的總裝基地可以交付A320、A330以及A350係列客機,覆蓋了空課的主力機型。主要還是華夏現在的產業鏈沒有進行升級,高端製造還是比較薄弱。
未來就會改變很多!王驍現在就想加入改變這一狀況!
現在加入王驍毫無疑問是會改變這個計劃的規劃的!畢竟半路參加,是。。。。所以王驍想要參加進去付出點什麼!
其實要是王驍的公司有相關的牛逼技術,項目組會巴不得王驍進入,但是不論是王朝還是星航,都沒有特彆難牛逼的成績,所以。。。。需要付出代價!
在去之前,王驍就做了相關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