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這是美談,隻怕有人心裡不這麼想呢。”
這一語,算是給今年開設特科定了調。
話題順勢轉向彆處。
朱允熥收斂起笑意。
“爺爺,浙江道的賦稅改革,實在是刻不容緩。如果這些涉及國家根本、關乎大明基業的製度不在當下確立,將來我們的子孫後代,真的還有那份勇氣去改變嗎?”
哎,那個束縛人的祖宗成法啊。
朱允熥暗想,要不是現在還處於國初,沒人能拿祖宗之法來壓人。
再過幾十年,誰敢拿這來說事,他定要讓那人好好領教一番祖宗規矩的厲害。
一群無能的後輩,無法讓國家強盛,隻顧著自己的那點蠅頭小利,就把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祖宗搬出來頂罪。
祖宗若地下有知,看到你們這般作為,
怕是要氣得從墳墓裡跳出來,親自教訓你們一頓。
朱元璋沉思片刻,回顧曆史長河,尤其提到前宋時期,那接二連三的變革嘗試,無一不以失敗告終。
他擺了擺手,問道:“你心裡是如何想的呢?”
朱允熥回答:“國家的稅收根本在於田地,而非憑空而來。無地的百姓,哪裡來的收成可言?國家的田產就這麼多。”
“每三年一次的科舉,大力優待讀書人,朝中獎賞更是不斷,長此以往,能夠承擔賦稅的田地隻會日漸稀少。將來有一天,朝廷可能連戍守邊疆的將士們的糧餉都供應不上了。”
“眼下,允熥隻是在浙江試點攤丁入畝,官紳同製,嚴管商稅,就遭遇了如此大的阻力。未來的大明天子,又怎能有勇氣和力量做出更大的改變呢?”
答
案顯而易見。
沒有人能做到。
哪怕是張居正提出的一條鞭法,也隻是在漏洞上打補丁,勉強讓大明這艘巨輪多航行了數十年。
朱標歎了口氣,本想趁著這些年再多教導兒子一些,此刻卻發現自己或許已無更多可傳授。
在朱元璋目光閃爍間,朱允熥繼續說道。
“今天允熥回京進城,並未直接返回皇宮,而是先去了清涼山旁的人口販賣市場。我們大明的百姓,竟也像奴隸一樣被標價買賣。”
“如果朝廷對此不作出改革,恐怕將來遍地都將上演這樣的悲慘景象,賣身賣子求生。”
這話分量極重,尤其對一位開國皇上來說。
朱元璋麵色微變,瞥了一眼身邊的劉建安。
劉建安心領神會,迅速小跑至不遠處的一名禁軍親衛隊長麵前耳語一番。
緊接著,那位禁軍隊長率領一隊人馬,匆匆朝西安門方向趕去。
朱允熥僅僅一瞥,就明白朱元璋是叫那些人去人口販賣市場看看。
他繼而說道:“允熥雖然年幼,經驗不足,執掌國政時間也不長,但我已清楚地看到,世人常懷私欲,特彆是那些手握權力、享受特權的人。”
“他們不懂感恩,隻因貪婪無度,渴望占有更多利益,而無法自製。這次,稅收改革必須進行,浙江的嘗試必定成功。如果皇爺爺能點頭同意,孫兒願意身先士卒,將此改革推向全國。”
“他們心裡盤算的不過是蠅頭小利,為了一己之私。而允熥得為咱老朱家的未來名聲考慮,為全天下的百姓著想。”
“現在他們心生不滿,孫兒隻能回京,請求爺爺開設恩科,暫時分散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內部先亂起來。這樣,孫兒才能爭取時間,讓湯醴、夏原吉在浙江順利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