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十餘場惡戰,馮永逸斬敵三倍,雖身負重傷,但歸來時還有千名誓死效忠大明的牧民,及萬隻羊羔、千頭牛。
出征時有千人之眾,而現在僅餘不足500戰士,損失嚴重。
然而,當天的北平城牆上,那些曾因朱棣提拔馮永逸而心生不滿的人,都沉默了。
馮永逸,無疑是天生的統兵將才。
在刺骨的春風中,馮永逸用行動證明,他沒有辜負燕王的期望。
他抬頭看向燕王,心中疑惑,他不應該是這次護燕王回京的人,至少現在不是。
他低聲說:“我隻會衝鋒陷陣,不懂運籌帷幄。”
戰場上的衝鋒陷陣是將軍,能指揮千軍萬馬,運籌帷幄的才是大將。
朱棣目光落在馮永逸的鎧甲上,那些裂痕中還殘留著血跡。
朱標抱怨道:“若不將你帶回南方,等你恢複後,肯定又要領兵出征。這次帶你回來,就是要給你爭取封賞。”
馮永逸有些無奈。
他望著前方不遠的應天府。
“王爺,世子一過揚州就開始咳嗽,我們該快點進城請太醫看看吧。”
此話一出,朱棣轉頭看向身後的隊伍,不再是回京時的壯觀,僅有百餘名燕王府親衛,以及數十輛馬車載著燕王府的女眷和孩子。
皇上說這次要看看兒孫。
車身前端,依舊傳來壓抑的咳嗽聲。
朱棣剛露出的笑容,瞬間如同晨霧見日,消失不見。
他回頭,繼續盯著應天城。
這片大地他熟悉無比,終於揚起嘴角。
他任由馬兒帶他走進應天城的懷抱。
朱棣斜瞥馮永逸,說:“那時母親尚在,我和太子及兄弟們都年輕,這裡每個角落都有我們的笑聲。”
馮永逸突然說:“所以,我們守衛邊疆才有意義。”
若非親眼所見,馮永逸不會明白,三爺為何選他靠近燕王,而非朱樉或晉王。
朱棣沒聽出馮永逸話裡的意思,指著左邊的湖泊說:“這玄武湖,我喝醉後掉進去,太子狠狠訓斥了我。現在想想,若非太子,我可能會受父皇杖責。”
馮永逸皺眉,看著感慨萬分的燕王。
好像從踏進應天府開始,燕王就陷入回憶,不斷回味。
朱棣接著說:“我們從神策門進城,嶺豐街的糕餅鋪子很不錯,給王妃帶點兒嘗嘗。”
“錦昌街口那裡酸辣麵湯味道很好,給將士們分點兒,他們會喜歡的。”
“不曉得甸林橋那個賣糖人的老攤子還在不?明兒買點兒帶回去。”
說到這,朱棣沉默了。
因為他們馬上就要到右衛大營,各藩王進京護衛就是駐紮在此。
馮永逸頷首,默默記住這些要求。
朱棣再次開口,“你的戰功,再認真核算一下。即便受到了燕王府都司的考評,但咱們不能大意。有能力做大將軍的人,就不應該限於燕王府的兵力。”
馮永逸握緊馬韁,“末將願常伴殿下左右,保駕護航。”
朱棣擺擺手,看著前方的神策門:“應天城,真是壯麗啊。”
城門口清靜得很,半天不見幾個人影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