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書與兵部尚書竊竊私語時,趙勉已經開始打瞌睡。
這時,劉三吾悄悄走到趙勉身後,輕輕碰了碰他的肩膀,才將趙勉喊醒。
轉頭一看,發現劉三吾不在自己位置上。
趙勉立刻望向負責監督朝堂秩序的監察禦史。
見到是自己陣營的人,他心中不由踏實了幾分。
“劉大人,你不該在這。”
劉三吾冷笑道:“皇上一直不說話,那群蠢材已經被晾了好一會了。”
趙勉回頭輕聲說:“劉大人,請回原位。”
劉三吾盯著趙勉,眼中怒氣漸現,但禦史趕緊示意他回到中書舍人的位置。
無奈之下,劉三吾隻能擺手,悄悄回到原位。
恰在此時,又有一位文臣手執笏板出列。
劉三吾瞅了一眼,就知道屬於趙勉陣營。
這位戶部給事中手握笏板,恭敬一拜,“皇上,今日議題為恩科會試主考官人選。此乃朝廷大事,背負大明未來,諸多士子也將齊聚京城。”
“皇上亦有此言,可議程中景川侯與會寧侯擾亂朝堂規矩,有乾預國政之嫌疑,宜令相關部門查究其言行。”
詹徽與茹瑺原想隔岸觀火,卻忍不住看了過去,眼中升起一絲波瀾。
然後,兩人幾乎同時轉向朱元璋。
朱元璋突然睜開雙眼,銳利的目光直視那位敢言的戶部官員。
他冷冷一哼。
朱標想出手,卻先被朱允熥擋住。
朱允熥神色冷峻,視線落在那名試圖挑起紛爭的戶部給事中身上。
“先前皇上便已下旨,言官不得無憑無據妄言。”
說罷,他轉向朱元璋,行禮致敬。
接著衣服一甩,目光盯向曹震和張溫。
“景川侯,會寧侯,朝堂失儀,退朝後回營受罰,各30軍棍。”
曹震和張溫忙出列,躬身謝恩。
朱元璋笑著說:“太孫之言符合咱意。”
兩人立刻答應:“臣等遵命。”
那位戶部給事中雖不甘,但也隻能低頭退回隊伍。
朱元璋看了看那些被冷落的禦史,問:“你們還有何事?”
立刻有人回答:“皇上,微臣認為今年會試主考官不應再在禮部選。”
此言一出,朝堂上議論紛紛。
眾人皆知,今年會試主考官選定風波不斷,但聽到這話,眾人仍忍不住議論。
朱元璋並無明顯反應,隻是淡淡應了一聲。
這一幕,如同一針強心劑,讓禦史們有了挑戰禮部的勇氣。
“臣等明白,按慣例,會試主考官應由禮部尚書或左右侍郎擔任,為國篩選棟梁。”
“然而今年,禮部風波疊起,雖每事均得解釋,然恩科莊嚴,不可掉以輕心。今年禮部諸多是非,即使已洗脫嫌疑,民意依舊存疑,故建議今年會試主官,可從禮部外選。”
儘管他們並未直指某人,但群臣視線皆轉向任亨泰。
按理,今年會試主管大概是任亨泰。
可惜,近期禮部因倭國使者風波及任亨泰流言,令其聲譽蒙上一絲陰霾。
儘管如今誤解均已澄清,汙點猶如難洗之淤泥,痕跡難除。
大臣們恭敬地看向皇帝,等待決策。
隻見朱元璋轉頭望向皇太孫:“太孫有何想法?”
朱允熥堅定道:“臣認為,任侍郎德才兼備,學富五車,且曾於洪武21年恩科奪魁,不論情理,應由任侍郎主持今年恩科。”
劉三吾見此,心中冷笑。
這時,又一位官員出列,恭敬行禮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