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下馬,瞬間,蛟南碼頭便布滿了華貴身影。
朱棡望向對岸熙攘的人群,“人氣挺旺啊。”
身旁小吏低聲奉承:“王爺們離京,百姓都覺得熱鬨,都想目睹王爺風采,沾沾福氣。”
這些真龍血脈的子弟,能沾點福氣,對普通人來說是幾世修來的福分。
小吏嘴上為對岸百姓說話,腳卻偷偷前移,盼能得些福氣帶回家。
朱允熥接話:“皇室應與民同樂,百姓多見皇族和睦,若能學得一二,便是好事,福澤亦能廣布民間。”
朱棣淡淡一笑,“上行下效,當應淳樸。”
朱允熥頷了頷首。
這是長輩對晚輩的期望與教導。
朱棣接著問:“你二叔今年都待在浙江道?”
“浙江道形勢嚴峻,隻能靠二叔威懾。”
朱允熥解釋著,同時抬頭,好奇地看著突然關心浙江道的朱棣。
朱棣眼神犀利,指向對岸人群,“見那百姓笑容,我認為你在浙江道所做所為是正確的。因此,之前之言需改,若有事,我們這些叔叔,隨時待命,讓他們明白,天下終究屬於朱家。”
此言一出,連一旁不知所以的小吏,都不禁打了個寒戰。
朱棡偷偷瞟了朱棣一眼,緊緊抓住朱允熥肩膀。
“我給你透露一下,前幾日在孝陵,你皇爺爺說了不少。你儘管安心,讀書我們或許不如他人,但論拚命與殺人,他們遠不如咱們。”
晉王這番話,如同重磅炸彈。
原本盼著多沾福分的上元縣官,此時膝蓋發軟,低頭咽下口水,緩緩退後兩步。
朱允熥看著那膽顫心
驚的小官,笑笑:“侄兒記住了,有事就找叔叔們。”
朱棣應聲:“彆忘了,隻要朱家穩住局麵,就不怕沒人替我們辦事。缺了誰,大明還是高高在上的大明。”
朱棣的話是必須聽從的,他可是青史留名的永樂大帝。
朱允熥用力點頭表示讚同。
另一邊,朱橚帶著弟弟們走過來,說道:“有話快說,還著急辦事呢。”
朱橚封地開封,河南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的糧倉。
這些年來,他一直熱心支持北方邊境的軍需。
而今年北疆局勢不穩定,他還得籌備封地的田賦改革,看來朱橚的日子不好過。
朱棡冷聲道,指著朱橚:“到時候交不出糧草,我們就去開封找你算賬。”
說完,大家紛紛上船。
朱棣回過頭,對朱允熥說:“父皇身體還好,但大哥的腿腳,今後你要多關心,多操心,做事也要更細心些。”
朱允熥頷了頷首,行禮道:“侄兒恭送各位王叔。”
砰。
一聲巨響,從蛟南碼頭對岸炸開。
接著,碼頭上人群驚叫四起。
朱允熥回頭,隻見那碼頭小官抖若篩糠,汗流浹背,麵色蒼白如紙。
其身旁的小吏儘力攙扶著他,“是鞭炮……不知哪兒的孩子無端放起了這東西……”
經過一番安撫,場麵終於平靜下來。
朱允熥嘴角微揚,再次看向碼頭江船。
朱棡、朱棣、朱橚等已紛紛登船,神情自若,靜靜地看著岸上的朱允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