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老朱一錘定音,讓皇太孫負責稅收(2 / 2)

這話音剛落,眾臣子們猛然醒悟。

誰又能猜到,皇上竟然直接把這管理國家稅收的大事,提上武英殿的日程,要單獨設立官署來處理。

這樣一來,無論是戶部,吏部,還是都察院,兵部,都隻能起到輔助作用,失去了主導地位。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皇上居然讓太孫親自來督辦此事。

顯然,這是要給太孫再添一份重擔。

說不定,不久後宮中就會下達旨意,特許太孫監管全國稅吏事宜。

這意味著,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中,又要多出一個分庭抗禮的衙門。

滿朝文武,個個心裡五味雜陳。

他們原先竭力爭取的權益,在皇上的這一番安排下,顯然要大打折扣。

可現在,高高在上的皇上,卻讓任何人都不敢輕易開口反對,就連一絲絲違逆的念頭都不敢有。

而站在台階上的朱允熥,內心卻是驚喜交加。

讓稅署部門逐步脫離朝廷的直接控製,本是他的長遠計劃。

沒想到朱元璋一句話,這事就直接敲定了。

朱允熥下意識抬頭,望向高高在上的朱元璋。

大明王朝後來的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廷難以有效收取稅賦。

國家疆域遼闊,可真正能夠征稅的土地卻寥寥無幾。

再加上夏稅,秋稅以及各種額外稅項的征收過程中,各級官員層層盤剝,最後戶部國庫中的錢糧,自然就少得可憐了。

活在世間,百姓沒錢更是日子難過。

國庫空虛,天下便易生亂。

吃飯穿衣,兵馬糧草,衙門開銷,災年救濟,樁樁

件件都離不開稅收支撐。

若能掌控一個相對自主且強有力的稅署,隻要皇帝確保其廉潔並接受適當監督,大明的稅收就能源源不絕,穩定國本。

這比沿用眼下這套繁瑣低效的稅收體係有效得多。

關鍵在於,得讓稅署不變成腐敗溫床,不欺上瞞下,剝削民間,這樣改革才更有力量。

而這,正是朝堂上下靜默無聲的深層原因。

對官員來說,往往偏好把事情複雜化。

從京城到州縣,事情越複雜,程序越多,他們的手腳就越活絡,能在無數環節中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縫隙,撈取油水。

可新提出的稅吏稅署製度,卻把複雜的征稅流程大大簡化,變成了地方稅吏和應天稅署直接對接。

流程一目了然,權責清晰。

這樣一來,想在其中做手腳就難上加難了。

不少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正熱火朝天地推進的攤丁入畝等改革舉措。

等大明所有田地賦稅都塵埃落定後,稅務官員隻需按著名冊,上門收稅就成。

遇到災年,遵照皇上的救濟命令,減去該免的稅。

鬱新本來就不太插手部裡的事務,這會兒更是覺得自己快成個閒人了。

身為文官領袖的吏部尚書詹徽,十分為難。

同僚們打的什麼算盤,他心裡明白,但皇上金口一開,他又豈敢不從?

思來想去,詹徽終究還是開了口:“請問皇上,關於遷徙直隸百姓至交趾一事,您意下如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