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車尾部,載著一尊尊氣勢恢宏的現代火炮,伴隨著無儘的裝甲車輛與各類軍事裝備。
緊隨其後的,是一節接一節滿載糧食,草料及商賈貨物的車廂。
晝夜不息,這一切構成了大明,為其注入了源源不絕的生命力。
光明普照大地,無論日升日落。
“太孫,微臣與總督府對於水泥技術稍有了解,懇請太孫抽空賜教。”
潘開朗的呼喚,將幻想中的朱允熥拉回了當下。
朱允熥的眼神略顯迷離,他望向眼前真實的大明,嘴角掛著一抹自嘲的笑,隨即轉向潘開朗。
“但講無妨。”
潘開朗恭敬地引領眾人前行,穿過一段河灣後。
他指向河堤下那片被清理平整的廣闊工地。
工地上,材料堆積如山,中央區域,一座宏偉的工坊悄然而立。
那幾座工坊在朱允熥眼中異常熟悉,他不禁好奇地望向潘開朗。
潘開朗輕聲解釋:“自徐州回來後,臣便致信應天府,請大匠師調配人手至此,參與黃河治理。這些都是近期緊急建造的混凝土工坊。”
“因本地不產石材,水泥生產設在了河南府,這裡專司混凝土製作。”
隨著潘開朗的解說,眾人再次聚焦於工地。
工坊內,混凝土正不斷被運出,彙聚一處,再由另組人馬將之倒入地上排列整齊的木模中。
周圍的空地,密布的木模如同嚴謹的軍隊行列。
越往外,木模內的混凝土色澤越淺,反之則越深。
另一邊,則堆砌著無數淡色混凝土長條,仿若堅固的城牆。
戴星海,石元駒等對這安排背後的意義疑惑不解。
而朱允熥
卻立刻明白了潘開朗的意圖,輕聲問道:“意在用水泥工藝,替代石材?”
潘開朗先是頷首,隨即又輕輕擺手。
“咱們最近研究發現,要是用上水泥這法子來造磚塊,建河堤的速度能快不少。水泥做磚頭,過程雖說複雜了點,但勝在能批量生產。”
“以前修黃河堤,得從山上整塊石頭挖下來,人工雕琢好,再費老大勁搬去工地。水泥就省事多了,不用那麼麻煩。不過,石頭在某些地方還是得用,不能全被替代。”
這就是行家見解。
戴星海,石元駒,還有都指揮使陶慶,對這番話聽得雲裡霧裡。
這時候,隻有朱允熥接著跟潘開朗聊了下去。
“總督府對水泥還有什麼彆的想法嗎?”
潘開朗使勁點頭,一臉的興奮。
他手一揮,指向大堤的底部。
“太孫,我們跟馮大匠的手下討論過,有個好辦法。先用木板做個模具,把水排出去,然後用竹條,最好是鐵條或鋼條做支撐……最後灌入水泥,在木模子裡定型。”
“等乾了硬了,就能形成一座堅固如山的大壩水閘,能擋千年洪水。用這法子,在黃河的各處分流連接處建水閘,就能控製主河流跟支流,放水蓄水,隨心所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