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之所以提到倭國,是因為之前解縉跟他提起過,建水泥路正缺人手,如果能用上倭國勞工,朝廷同時開建幾條水泥路也不會太吃緊。
用倭國勞工確實是個省錢省力的辦法。
不過朱元璋不肯,也隻能作罷。
祖孫三人又轉而討論彆的事,完全沒把午門外的動靜放在心上。
今日,應天府百姓有幸瞧見了稀罕景象。
一隊隊官員,在錦衣衛的驅逐下,慌張湧出了端門,長安右門……直至出了皇宮範圍。
四麵八方的百姓都知道了。
大家夥兒都聚集在街道上,遠遠望著那些從皇宮裡狼狽逃竄的官員。
眾臣身後是惡煞錦衣衛,前頭是看熱鬨的百姓,個個用手捂臉,拚命找路逃跑。
議論聲幾乎要掀翻整個應天府。
這一晚,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從午門被錦衣衛攆出來的官員們,爭相奔回家中,大門緊閉。
這一出,讓大明文臣們顏麵掃地,而局勢也越發緊張。
書報局。
前院寬敞,都是印刷各類文書報章的地方,而後院卻總是靜悄悄的。
朝中,近幾天十之八九的大臣都不來上朝。
但那些心學部的新官們,還在硬撐著,維持朝廷最基本的運轉。
這天,書報局後院竟聚集了將近50人,可真是熱鬨非凡。
人群中最顯眼的,莫過於那身著鮮豔仙鶴大紅袍的男子。
此人非是旁人,正是上林苑監繆良哲。
劉星劍和薛嘉運二人在一旁陪同,派進士們。
繆良哲麵色略顯沉重,但在這些
心學界的新星麵前,他不得不強作鎮定。
繆良哲自我調侃道:“解學士與夏大人眼下還守在文淵閣,我這個老頭子雖是學者,可實際上一直在務農,半路出家學了心學,也無非是仗著年紀大點,耽誤大家時間了。”
許星闌現已是正六品的吏部文選司主事,在場除繆良哲外,官位最高的就數他了。
他微微一笑:“繆先生多年在上林苑辛勤工作,所行皆是對國家百姓有利,流傳千古的大好事,研究的是天下人的口糧。”
“心學說知行合一,自古聖聖訓千千萬,落到實處去做才是正道。老先生您不正是這樣做的嗎?是我們這些後生的榜樣。”
有了先許星闌開口,繆良哲臉上也綻開了笑顏。
他手指輕輕一點許星闌:“難怪解學士平日裡總是提起你。”
許星闌連忙行禮:“那是因為解先生知曉弟子最不材,因而時刻提醒,時刻幫助,生怕弟子落後於其他同門。每念及此,弟子都深感汗顏。”
繆良哲擺擺手,話鋒一轉:“今日說是文會,但實際上還是得談談這兩天午門前眾多官員跪請一事。你們大多已在朝為官,這兩天繼續處理朝務。以後行事要更加謹慎,免得被那些風波波及。”
“晚輩謹記教誨。”
在場心學子弟紛紛恭敬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