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偉毅頷首:“也是存了些私心,這些工坊跟倉庫若留在應天府,稅收自然也留在應天府了。”
朱允熥嘴角一撇:“那也是應天府有這能耐,彆人眼饞這些工坊,自個兒建去就是。”
從皇莊女子集體紡紗織布開始,到太平府礦區因勢利導建立起的一座座工坊,如今環繞應天府,已有多處集中人力的工坊竣工。
外商絡繹不絕,至少目前朝廷不必擔心產品滯銷。
對此,石偉毅沒有回話。
按太孫意思,這可是要地方官府間競爭起來才行。
朱允熥略感無趣,望著熙熙攘攘的昌子口。
“應天府建設上元門碼頭的計劃不錯。凡此種種涉軍事國事的大工程,朝廷日後還需逐步明確官與民的界限。”
石偉毅連忙回應:“內閣已著手處理應天周邊相關事務,力求不影響百姓商賈的運營,也不耽誤朝廷的軍事國家大事。”
此時,碼頭棧橋上,京軍千戶柴昊強已拔刀出鞘,威風凜凜地走來。
走近時,柴昊強即刻抱拳低頭,“末將拜見太孫,拜見石閣老。”
朱允熥斜眼瞅向柴昊強:“那些戰馬都安全上岸了吧?”
柴昊強頷首:“是的,太孫,我們現在就可以啟程。”
“好,出發。”
朱允熥一聲令下,周豪引領官兵簇擁著他,穿過了昌子口擁擠的人群。
一出昌子口,另一番熱鬨景象映入眼簾。
馬上的朱允熥揚起馬鞭指向前方:“這條路是通向鳳陽的水泥大道吧。”
石偉毅瞄了一眼,隨即轉頭望向並騎的許星闌。
“這事兒臣了解不多,還是請許主事與太孫詳細說明吧。”
他這分明是揣著明白裝糊塗。
朱允熥順勢看向許星闌,態度隨和。
許星闌顯得有些緊張,清了清嗓子道:“回太孫,這裡確實是通往鳳陽的水泥路。工部兩端同時施工,預計明年就可竣工。”
朱允熥望向許星闌,視線隨之轉向那條正在施工的水泥路上。
許星闌微皺眉頭,接著道:“據內閣文件,朝廷督造的這幾條水泥路,都有招募沿途百姓參與建設,承擔部分工作。不過,主力軍仍然是……倭國洲各道的勞工。”
眾人不約而同地望向工地那邊。
朝廷大量使用倭國洲勞工的事,早已不是新聞。
在許多官員眼裡,隻要能滿足他們的溫飽。
這些勞工就會賣力為朝廷工作,稍有不滿,殺無赦便是。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在朝中頗為得人心。
國家建設就這樣進行著,人人都明白背後流淌的血汗,卻沒人願意主動揭開這層傷疤。
大家望著工地上那些難以分辨來曆的工人。
細細觀察才能發現,從周邊招來的大明百姓,臉上更多洋溢著參與建設的喜悅。
朝廷本不必非得從沿途招募百姓做工。
但凡觸及地方事務,處理不當就可能引發民怨。
讓沿途百姓參與修路,與其說是人手不夠,不如說是一種額外安撫,讓他們提前有了一份護路的責任感。
朱允熥頷首:“工部辦得很好。不過,以後若是要修鐵路,怕就沒這麼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