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端坐馬背,望著城下的熙熙攘攘。
這裡有中都留守司的官員,有鳳陽府,懷遠等四縣的官吏。
此外,凡是在淮右有名望的功勳,也全都到齊了。
“大家都請起吧。”
朱允熥驅馬靠近,侍衛上前接過韁繩,他則輕巧地下了馬。
緊隨朱允熥之後的是石偉毅、許星闌幾人,以及隨行的六部三法司官員。
“臣等謝太孫隆恩。”
中都眾人恭敬起身。
中都留守燕高卓立刻上前:“太孫一路勞頓,中都已經備下宴席,為太孫及各位大人接風洗塵。傍晚時分,可遷至中都留守司彆院休息。”
這家夥分明想“搶人”。
鳳陽府知府遊文瑞瞥了一眼燕高卓,把想邀請太孫入住府衙彆院的話生生咽了回去。
朱允熥咳嗽一聲,看向身旁石偉毅。
石偉毅即刻向前邁出,看向眾人道。
“太孫今日進城,首站是信國公府,代表朝廷致哀逝去的信國公,隨後移居中都皇城,祭拜大明先祖們。”
這話一出,燕高卓跟遊文瑞麵麵相覷。
太孫這安排,直接略過了他們準備的各種接風洗塵,先去信國公府致哀,再入住皇城。
簡直是不給人表現的機會嘛。
石偉毅又補了一句:“隨行軍隊,由中都留守司負責安排住宿。同行文官們,則由鳳陽府接待。”
這安排合情合理,中都留守司本就管著地方衛所,軍隊自然歸他們安置。
文官們由鳳陽府打點,也符合常規,看起來公允得很。
可一旁湯燮、湯醴兩兄弟心頭卻不由緊了緊。
太孫進京第一站就是湯家,去祭拜他們亡父,這是朝廷恩寵,對湯家來說是莫大榮耀。
但接著太孫要住進中都皇城,這就讓人犯難了。
朱允炆正是被軟禁在皇城,如今太孫卻要住到他那。
萬一碰上了……
見朱允熥心意已決,眾人哪還敢多嘴,於是簇擁著他進了城。
鳳陽府跟留守司早就準備周全,兵馬調度有序,還緊急清理了通往信國公府的道路。
一路上,百姓隻能遠遠地看著太孫隊伍,這場麵不僅是官府對皇族的忠誠展示,也是淮西勳貴對皇室的一片赤誠。
朱允熥沒有拒絕這份示好,隻是望著周圍簇擁的淮西勳貴,心中難免生出幾分複雜情緒。
想當年,大明初創,先帝論功行賞,除了那些戰場捐軀的英雄,朝廷前後共封賞了60多位公侯伯。
而單是淮西一派,朝廷就在鳳陽城特地下令建造了6座公爵府、27座侯爵府。
差不多半數的開國公侯都出自淮西。
但這些年來,鳳陽城中的六大家族,韓國公一族已全遭株連。
剩下五家倒是安穩些,不過鄭國公府改名成了開國公府,魏國公府、曹國公府傳至第二代,宋國公府跟衛國公府更是常年在外領兵。
至於那27座侯府,除去早逝的幾位,有將近一半在洪武23年被指為逆黨,或賜死或遭株連。
“皇上記掛著咱這些老部下,太孫也親自來到中都,這是極大的恩情。我們都是淮右出身,雖然老一輩可能已不在,但年輕一代武藝精湛。”
“若朝廷有事,他們會像父輩一樣,為大明上戰場,即使犧牲也無怨言。”
胡氏緊緊抓著朱允熥的手,麵容悲切,但言語中透著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