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鳳陽城裡,論資曆,胡氏最有資格說這話。
這幾年,單是湯家,就為國家獻出了好幾個兒郎。
洪武23年,信國公的大兒子湯鼎,在凱旋的路上病逝。
洪武18年,信國公的三兒子湯鼐戰死疆場。
如果曆史照舊,洪武29年,信國公的五六子也會在征討五開蠻的戰役中犧牲。
隨著胡氏開腔,周圍淮右功勳之家也紛紛響應。
國家有戰事,淮右功勳們總是不遺餘力,讓家族孩子們投身軍旅,報效國家。
石偉毅站在人群後,靜靜觀察這一幕。
近年來朝廷大刀闊斧的改革,特彆是今年明確了新政方向。
究其原因,一是大明立國近30年,許多建國初期的政策已不合時宜。
二是考慮到淮右這些功勳的影響。
無論朝廷怎麼變,隻要穩住這些淮右功勳的心,就能避免根基動搖的大動蕩。
這讓石偉毅不禁想到交趾那片連綿的肥沃土地,每一寸都與眼前這些淮右功勳家庭息息相關。
朝廷對淮右功勳監管嚴格,這些年不少人家遭罪甚至被處死。
可皇上對淮右這一派彆也是特彆關照,每年的封賞跟用人,每每先考慮的就是淮右老臣們。
念及此,石偉毅又聯想到軍事學院。
近幾年,淮右功勳們紛紛把家裡孩子送往軍事學院學習。
這就是朝廷的硬氣,也是這些淮右功勳死心塌地支持皇室的緣由。
“與國同興”,豈是幾句話能說清的?
朱允熥緩緩道。
“咱家起源於淮右,先輩們功勳卓著,征戰四方,無數英烈為國捐軀。國家初立,朝廷封賞功臣,鳳陽城內榮光無限。”
“新政下,軍隊急需人才,淮右後生應繼承遺誌,習武精兵,繼承父輩遺誌,保家衛國,共榮辱。”
那些尚在的淮右功勳,為何無一例外地出城相迎?
胡氏又怎會說那樣一番話?
朱允熥心裡透亮。
他們想要的是一個姿態、
他的態度,還有朱元璋的立場。
幾年前,淮右多少家庭被胡惟庸、李善長的風波波及。
現在這些留存的淮右功勳,難道真是清清白白?
這兩年,朝廷對功勳的封地嚴加管理,名下田產歸還百姓,用來支援邊疆。
皇室對淮右,總算是網開一麵。
但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在新政下,淮右各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些憂慮。
朱允熥目光掠過場上那些淮右功勳,他明白在這些人眼裡,他代表著朱元璋的意誌。
實際上,他確實也是朱元璋的代表。
胡氏的悲容中透露出一絲笑意,朝另一端的湯燮望去。
湯燮連忙上前施禮:“臣等自然不敢忘懷皇恩,將勤練武藝,悉心培育家中子弟,銘記為國效勞,忠於吾皇。”
魏國公、曹國公等各家的人,也都跟著表態,宣誓忠誠。
望著前方街儘頭便是信國公府。
朱允熥忽然說道:“京城軍事學院裡,已有多名武生來自咱們淮右。我此行奉旨,將繼續北上,如果各家有適齡的青年,都可以裝備齊全,隨我一同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