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右如同一把刀,必須牢牢握在大明皇室手中。
既然淮右一脈已懂得如何與國家共生存,朱允熥自然不吝嗇給他們更多機會,讓這合作更加牢不可破。
胡氏麵上霎時綻放出愉悅笑容。
各家迎接人員,同樣難掩喜悅之情。
誰不曉得朱允熥是由朱元璋跟朱標親自選定的未來國君?
況且,朱允熥身上流淌著淮右血脈,與淮右百姓有著天然親近感。
不論是朱允熥的母族,還是他的妻族,都深深紮根於淮右。
如今能讓各家適齡的青年才俊隨同北上,無疑是對他們的一份莫大肯定。
這一舉動,讓中都留守司跟鳳陽府的官員們眼神中滿是豔羨。
這樣的恩寵,非一般人所能享有,唯有淮右的族人才有這般待遇與榮耀。
隻能心生羨慕,無法強求。
前方。
一行人終於抵達信國公府。
眼前所見,一片縞素。
湯家仆人們,從門外一路跪拜至內院。
朱允熥遵旨來到中都祭拜信國公湯和,自然需在靈前行禮致敬。
湯府對此早有周全的安排。
“太孫無需行跪拜之禮,這不符禮數。”
一入湯府前廳,麵對靈位,眾人按序站立。
湯燮見朱允熥欲行跪拜之禮,連忙上前一步,低聲勸阻。
朱允熥擺了擺手:“信國公乃開國勳臣,與皇上情同手足,同時又是太孫妃的母族,我應當行此大禮。”
回想起離京前夕,朱元璋單獨召見自己,數小時裡講述了淮右一族的曆史與當今朝中地位。
朱允熥未加遲疑,在眾人矚目下,以最恭敬的姿態完成了整套祭拜儀式。
禮成之後。
湯府內哭聲四起,從胡氏開始,所有人回禮致謝。
隨之,到場淮右各家族,以及中都留守司、鳳陽府的官員和隨行出京的人員,依次上前祭奠。
完畢後,眾人分散到府內各處,由湯家年輕一輩陪同。
朱允熥借此機會來到了胡氏麵前。
他看著胡氏周圍的湯家女眷與少年,解釋道。
“清悅今年剛生育完,關於信國公的事,宮中一直保密未提,生怕她心有鬱結,影響了身體。因此,這次並未讓她一同歸來,還請祖母諒解。”
胡氏連忙擺手:“宮中考慮跟安排自有其道理。太孫妃能進宮,並且得到太孫疼愛,實屬她的福氣。我隻希望她能相夫教子,做個賢惠持重的好妻子。”
朱允熥接著道。
“信國公爵位,各位無須憂慮。鄭國公一支已將爵位傳給了開國公,曹國公那邊現今由李景隆承繼,魏國公家也順利襲爵。湯國公為國操勞,英年早逝,朝廷銘記於心。”
“此次,朝廷決定在應天鐘山建造功勳陵,待信國公靈柩暫厝鐘山,功勳陵竣工即可安葬。至於爵位傳承,自然會按祖訓,由嫡長子繼位。”
“但有耳聞,湯成身體狀況欠佳?因此……具體如何安排,家族內部可商議,向應天呈上奏折就行。”
如何妥善處理湯家爵位繼承,是個棘手難題。
目前湯家官階最高的是庶出五子湯醴,乃是五軍都督府都督。
而最合適的人選,應當是湯家二公子湯軏。
但從情理上看,湯鼎這一支理應繼承信國公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