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意識到,信國公一脈未能順利襲爵,既有朝廷對爵位控製考量,也因湯家內部繼承問題複雜。
提及襲爵,眾人一時陷入了沉默。
湯醴倒是顯得最為釋懷。
身為庶子,無論怎樣這機會也輪不到他。
況且他已身居五軍都督府要職,即便未來無緣封爵,隻要建功立業,總能為自己的後代謀得世襲指揮使之職。
湯燮也沒多大感慨,雖是嫡子,卻排位第四。
長房侄兒雖體弱,畢竟是嫡長孫。
再者還有二哥,自己則不在此列。
不遠處,人群中一名麵色略顯蒼白的少年,眼中流露出一絲緊張。
朱允熥目光掠過湯家人,望向那少年,料想應是湯成了。
胡氏沉吟片刻,隨即道:“老二這些年勤勉為國,忠誠護主,若皇上認可,老身覺得他能繼承這份家業。”
胡氏內心充滿糾結。
但無論如何,總不能讓湯家信國公爵位剛傳承不久,又另覓繼承人。
這不僅關乎湯家臉麵,朝廷顏麵同樣重要。
讓二兒子襲爵,是最合適也是最穩當的。
“大少爺。”
喧鬨的人群尾端,湯家侍女輕聲呼喚,引起一陣騷動。
一女子擠上前,在胡氏耳邊低語。
“隻是成哥體力有點跟不上,祖母彆擔心。”
朱允熥注視著眼前紛擾,“我會把祖母的話帶到應天,待信國公後事料理完畢,朝廷自然會有新指示。”
言罷,朱允熥恭敬地行了一禮,告辭離去。
步出湯府,石偉毅等人已在門外等候。
“一切都安置妥當了,留守司跟知府衙門十分周到,城裡各處也派了劉鎮撫的人暗中監視。”
石偉毅湊近,悄聲彙報各項安排。
朱允熥吩咐道:“你們隨本宮進皇城。”
中都皇城,早在洪武6年就竣工。
遵從朱元璋旨意,鳳陽城裡除了皇城,還建有中書省、禦史台……眾多設施。
仿佛隻要朱元璋一聲令下遷都鳳陽,次日朝廷就能在此開始日常運作。
事實上,朱元璋起初的確有此打算。
石偉毅等人皆頷首稱是。
劉遠跟周豪指揮官軍前後散開。
從信國公府到中都皇城,路程並不遠,步行不過一炷香時間。
皇城方麵早已得到消息,朱允熥將駐蹕鳳陽皇城,宮中太監跟宮女抓緊時間上下清掃,準備迎接。
中都皇城的格局與應天皇城大致相同,兩者皆為大明王府建築典範。
中都皇城仆役們對朱元璋的到來既驚又喜,不少人夢想著若能被太孫青睞,帶回應天,便可飛黃騰達了。
但很明顯,朱允熥心思並不在此。
打聽清楚了朱允炆居所位置,朱允熥引領著石偉毅等人,徑直前往。
不久,一個小巧庭院內,一個身影背對著眾人,正用力劈柴。
一邊廚房升起炊煙,飯菜香氣四溢。
朱允熥立於院門,看向院內,輕聲呼喚。
“二哥,近來可好?”
院子並不寬敞,在皇城中,渺小而不起眼。
可這方寸之地,卻也是應有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