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閣聞言,知道問不出什麼新東西了,道了謝,便離開了。
這道輪胎印,可以證明一點,那就是車子是往城裡開的。
不然車子出了殷高巷一路往南,到了中華門,便可以出城。
沒必要舍近求遠,往北開。
隻要不出城,宋應閣就有信心將人給找出來。
搜尋了一下午,卻沒有任何新發現,宋應閣隻得返回曹都巷。
此時張柯等人,也都回來了。
“怎麼樣,有發現嗎?”
張柯滿臉疲憊地搖了搖頭,“組長,肖威等人會不會沒有藏在民居?”
“有這個可能,若是藏在奇物齋之類的店鋪中,更加無從查起了。”宋應閣亦感到棘手。
張柯猶豫了一下,張口道:“組長,如果我們拿王勝和梁雪去換薑舒寧母女,你說須磨會同意嗎?”
如今這兩個人都已經瘋了,該說的也都說了,留著其實也沒什麼用了。
可宋應閣聽聞此話後,卻勃然大怒,一腳將張柯踹翻在地,“記住,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彆人我管不著,倘若以後四組還有誰說出這等妥協之言,我一槍斃了他。”
張柯從未見到宋應閣發這麼大火,即便是將薑舒寧母女弄丟,宋應閣亦未責罵他。
張柯嚇得匍匐在地,“卑職該死。”
其餘人也是噤若寒蟬,不敢大聲喘氣。
中日之間,是種族存亡之戰,容不下妥協。
宋應閣深知妥協的下一步就是賣國。
汪精衛就是典型的例子。
整日做著“求和”的美夢,最後卻淪為了人人唾棄的漢奸。
他這種民族敗類永遠理解不了“以鬥爭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所以對於對日本人妥協的行為,宋應閣是深惡痛絕的。
宋應閣吐了一口濁氣,“滾出去,繼續去給老子排查。”
隨後,宋應閣去了一趟碼頭,找到了劉傳書。
“九指出發了?”宋應閣驚訝道。
“他說見不得離彆的場景,就提前去了甬城。”劉傳書道。
宋應閣搖頭失笑,這很符合九指的性格。
昨日,宋應閣已經往家裡發過了電報。
九指去甬城就是接上宋應閣父母一起去山城的。
“給你介紹個賺錢的買賣,有沒有興趣?”宋應閣對著劉傳書道。
“那敢情好,大哥請說。”劉傳書一副感興趣的模樣。
震東堂這段時間飛速發展,正兒八經的幫眾已有兩百多號。
加上九指又忽然調去山城,擔子一下子全壓在了劉傳書的肩膀上。
幾家賭館的利潤有限,養不了那麼多弟兄。
總不能厚著臉皮一直伸手朝宋應閣要吧?
現在賺錢對劉傳書來說,就是頭等大事。
“你先在市麵上打聽一下,哪些人有渠道能辦戶籍卡。
然後打著孫希的名頭,去找各警局的戶籍股,不管威逼還是利誘,總之把彆人的渠道都給掐斷。
有人不聽話,就去找孫希。
孫希會讓這些人聽話的。
我隻有一個要求,以後在金陵想辦戶籍卡,隻能通過你。”
特意辦理萬睦等人的戶籍卡太過顯眼。
可若是一滴水融入了海裡,怎麼去找?
劉傳書心裡算了一下,這條路子,雖然暴富不了,但勝在細水長流。
“大哥,既然戶籍卡可以壟斷,那其他的呢,比如說在警局撈人。”劉傳書搓了搓手。
“一鍋殺豬菜,可以分給你一口肉。但你要是想獨占,那就等著死吧。”宋應閣沒好氣道。
劉傳書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都是窮鬨的。”
“這件事抓緊去辦,明天至少要拿下一條渠道,我需要辦幾張戶籍卡。”
“放心吧,大哥,妥妥的。”
劉傳書辦事,宋應閣還是很放心的。
“對了,這幾天的線報,您要看一下嗎?”劉傳書拿出來七八張紙。
宋應閣接了過來,翻了一遍。
經過劉傳書的培訓後,這些線人上報情報的質量比先前好上不少。
雖無金色價值的線報,但綠色價值的明顯多了。
“不錯,若有空閒,繼續培訓。”
隨後宋應閣掏出一千二百元交給了劉傳書,“負責保護薑淑寧父母的三位震東堂的兄弟死了,真是安家費,務必一分不少的交到其家人手中。”
劉傳書接過錢,心裡無悲無喜。
出來混,死個人很正常的。
這年頭,人命不值錢。
能有四百元的安家費,相信死去的三位弟兄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從碼頭離開後,宋應閣並未回家,而是來到了日領事館附近,找到了劉大誌。
“怎麼樣?須磨有什麼動靜?”
“須磨下午去了一趟外交部,回來後,一直待在日領事館。”
“外交部?去見了誰?”
“我們的人進不去……”
宋應閣沒為難劉大誌,這確實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
“有發現你們跟蹤嗎?”
劉大誌沉默片刻,“應該是發現了,我們隻顧著盯著須磨,不曾想身後有尾巴。”
宋應閣揉了揉眉心,不得不承認,在專業技能方麵,特務處的許多人與日諜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特務處真正在行的還是搞行動,比如綁架、暗殺一類的。
“組長,有情況。”劉大誌忽然出聲提醒。
宋應閣將目光投向了日領事館大門。
大門打開,一輛汽車,從日領事館駛出。
“組長,看不清車牌,我不確定這是誰的車子?”
此時已經是九點多,四下燈光昏暗,司機也很雞賊的沒開車燈,即使拿著望遠鏡,也看不清車牌。
但這對宋應閣來說,卻不是難事。
宋應閣能清楚的看到車內隻有司機一人。
“這是什麼情況?”
正在宋應閣不解之際,第二輛車子從日領事館駛出,接著是第三輛。
瞅這陣仗,這須磨絕對是要去辦什麼隱蔽之事,才會用三輛車來混淆視線。
“組長,追哪一輛?”劉大誌急了。
宋應閣卻不慌不忙,須磨根本不在剛才開出的三輛車上。
“三輛車子,都派人去跟。”宋應閣道。
劉大誌剛想說,沒那麼多自行車,卻對上了宋應閣的眼神,“是,屬下立刻去辦。”
即便是跑,也不能把車子跟丟了。
待三輛車子開出十分鐘後,有兩人趁著夜色從日領事館的側門走了出來。
躲在樹後的宋應閣將兩人五官看的清清楚楚,正是須磨彌吉郎和杉山博介。
“組長,你真是料事如神。”劉大誌輕聲讚歎。
須磨這套偷梁換柱的小伎倆,或許能騙過彆的特務,可對宋應閣卻無效。
隨後,須磨倆人走到頭條巷,上了一輛停在路邊的車子,朝著伊河路公館的方向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