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整頓太學(2 / 2)

理由很簡單,你寒門子弟把官位占了,我大族子弟怎麼弄?

雖然我族裡不是個個有經天緯地之才,也有不少傻子,但他們得有官做!

在夏侯獻輔政之初,做了一些小小的努力。

他鼓勵宗室子弟和一些心腹的子弟入太學讀書,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的學子來太學,因為真的會有人為了結交權貴來乾出力不討好的事。

有一定效果,但不多。

而到了如今這個時候,他決定試著做一些改變。

外舅王肅作為他的嘴替,此時已經把太學中存在問題當場講完了。

他那最後一句: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餘人,其能操筆者未有十人,多皆相從飽食而退。

說得讓許多朝臣既震驚又汗顏。

四百多人裡,就不到十個人能提筆就寫?

太學裡選出來的這都什麼玩意?

當然這不是說士族是文盲,連個字都不會寫,而是指他們胸無點墨。

王肅之所以願意為夏侯獻當這個先鋒,理由也簡單。

先不論這層關係,東海王氏到目前為止其實不算大族,在王朗之前甚至是寒素。

而王肅要在這一朝擔任三公,他王氏才算兩世兩公,真正擠進豪門之列。

故而他也要努力,讓族中子弟獲得更多的機會,如此才能開枝散葉。

另外還有一點,王肅想要在太學中推廣“王學”,這樣有利於他本身的進步,“史書留名”這是經學大家們的終極夢想。

所以,既然需求基本一致,那就一拍即合。

儘管“屠龍者終成惡龍”,王氏成為真正高門後,也會同樣打壓寒門,但至少在現階段,他隻能與女婿同行。

最終朝議決定,整頓太學。

第一,將那些混日子的學子遣返原郡。

士族子弟,自己回鄉定品吧,彆跟真正想進步的寒門學子搶名額了。

而裡麵的一些寒門子弟,那就慘了。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那你滾回去,看看你鄉裡能給你定幾品?失去這次機會,恐怕永無出頭之日。

第二,嚴格審查科考的考官。

如有故意刁難,徇私瀆職者,治重罪。

另外鼓勵學子上疏舉報,一經祭酒查證,可申請複考。

當然,如果寒門子弟害怕被人穿小鞋那就沒辦法了,這個隻能看個人魄力,如果能像鄧艾一樣“出身寒微不是恥辱,能屈能伸方為丈夫。”那便是可造之材。

第三,廣招天下賢才入太學做博士。

其實太學博士能力參差不齊,此言稍稍不妥。

大儒們隻看通曉經典能力,未免有失偏頗。

譬如馬均正是他們口中“質量堪憂”的博士之一。

故而王肅建議,太學不僅隻學經典,還要重視選修課。

諸如,政治、經濟、曆法、法律、數學、史學、工程等多方麵。

初衷是,不要求學子像杜預那般全通,但如果學子在治經之餘有個彆學科的才能,可酌情加分,物儘其用。

即便是科考不通過,無法任朝廷官職,但比如說此人精通工程學,而國家又有修建橋梁,製造武器等臨時事務,可使為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