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第四十四回下(1 / 2)

() 如今且說林如海自隨吳太君在小豐莊以來, 寢食起居, 十分遂心順意:一者天倫暢敘, 有外祖母、愛女為伴, 縱日常之一飯一水、一言一動也自有溫情脈脈, 何況說笑玩耍, 與吳太君回想述說許多兒時趣聞, 又有教林黛玉讀詩論詞、撫琴譜曲,實是七八年來未有之安樂。二者田莊清靜, 真正遠離案牘繁冗,每天自在看書、習字、作畫,或是在田頭林間信步, 在池塘小溪垂釣,又或往此間近處兩座湖院山居訪友,寺廟道觀清談,雖未必大德高士, 一期一會,亦足儘雅興幽情。再就是與關夢柯鬥棋賭勝,又要每天一次指點章回的文章功課。真個閒淡從容,逍遙自在。便是不曾想到花頌自從神京來, 不過相陪著閒逛幾日,既去, 一應鬆散照舊。

這日早上起來,先依關夢柯所教,練一套五禽戲, 再用一碗百合蓮子雞茸細粥;其後洗漱更衣,事畢,便有小廝竇躍兒捧著章回昨日的功課進來。林如海便拿起來細看:乃是一篇賦,一首五古,皆以“學者有四失”為題,“教然後知困”限韻;一篇八股,以“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為題;一篇議論,以“荊公三不欺論”為題。林如海素知章回作文,詩、賦、八股皆以合式無過為第一要義,其敘平穩,其旨少爭,而其行文用字則在中上;唯獨議論一體,最能推陳翻新,文字或是簡潔淩厲高山岐峻,或是藻飾鋪陳汪洋恣肆。故而林如海既深愛其議論,又不免要嚴加矯正,以存其鋒銳,去其偏激。於是匆匆一遍看過,就命喚章回來。下人急忙去叫,回報說出去了。林如海想到他前些日為花家置產一事奔走,花頌臨行前又托了他照顧花閔,此刻或許就在那邊,因此也不在意,將功課本子收了,便往吳太君處去了。

才走到門口,便聽到屋裡一陣大笑,卻是吳太君、鄒氏在說話。林如海走進去,笑道:“老太太和春香嬤嬤在說什麼,這麼開心?告訴孫兒知道,也湊來一笑。”吳太君見他來,忙拉了坐到身邊,又催丫鬟倒茶拿點心。林如海雖才吃了早飯,立時接了吃起來。吳太君看他吃得香甜,既高興,又不免一連聲叫彆急。待林如海吃好了,方笑著慢慢告訴道:“這不是眼望著中秋,昨晚上又吃到一道應著時節的涼拌什錦,便和春香說起咱們家慣例,每年除夕、清明、中秋,開祠堂家祭用的菜肴須得要各房媳婦自己下廚、親手烹製。裡頭必有一道素什錦,用黃綠兩色豆芽,配百葉、香菇、綠筍、青菜、菠菜、青紅椒、胡蘿卜、雞蛋皮細細地切了絲,再拿鹽、醋、芝麻和雞樅油拌了。顏色又好看,吃起來又爽口,還扣上了‘十全十美,百事如意’的好彩頭。隻是這一道菜還是中大媳婦初進門的那一年,為的總控製不好火候,中大才琢磨了這麼個法兒教她討巧。廚上的人將各色東西準備妥當,她隻用調味,再拌一拌就好。結果這麼一做就是二十來年。不想昨晚上吃到這個,味道一絲絲不差,卻是英哥兒又教給了玉丫頭。可不是真真有趣?”

林如海聽到這樣說,忙道:“昨晚那道涼拌什錦,竟然是玉兒所做?果然味道極好,我竟一點兒沒吃出來。也實在沒想到,這孩子悄沒聲息的竟下這樣的工夫。”話是這樣說,林如海也記起昨晚這道什錦中百葉、香菇之類切得粗細不勻,湯汁也失於寡淡,與廚下一貫水準頗有不及。隻是他雖然口味精細,真正吃進肚裡卻不太挑,不過是少動兩筷子罷了。此時一一回想,頓時恍然,然後又不免生出許多擔心,道:“要下廚,不過做些糕團點心也就夠了。怎麼弄這些挪費刀工的?萬一傷了割了豈是頑的?這孩子,怎麼越大越不知道輕重分寸起來?”一邊說,一邊叫丫鬟請黛玉來。

石榴去了一圈,回來說:“姑娘不在屋裡,紫鵑、青禾說一大早就出去了。”林如海奇道:“出去了?去的哪兒?怎麼紫鵑青禾倒不跟著?”急命喚那兩個過來。一時紫鵑過來,行了禮說道:“姑娘跟小七爺一道兒出去的,有蓮蓬和進寶跟著。是昨天晝飯時說定了往竹溪亭子那邊捉蟋蟀蛐蛐兒。姑娘早上是穿了整套紗做的帷帽、罩衫、手套,腳上穿的也是小豬皮短靴。”林如海就想起來前幾日看見黛玉剪裁,隻是不曾想到是為這個,一時倒無話可說。旁邊吳太君和鄒氏就吃吃地笑起來。林如海也隻得笑兩聲:“自家莊子,必定沒什麼可慮的。”於是安坐著陪吳太君、鄒氏說話不提。

轉過來說竹溪這邊。蓮蓬、進寶兩個早隨意跑開,摘花折草,逗鳥撲蝶,自在玩耍。隻留章回一路走,一路告訴黛玉,言道:“說起捉蟋蟀,第一要到黃豆田裡。為的黃豆田較其他田地遠要肥沃,因此長出來的蛐蛐兒個頭大,身體壯實,腿腳有力,連叫聲也比彆處的占上風。然而真要論起打鬥,卻還要那種城牆根底下,或是荒廢的土廟、河灘邊的亂石堆裡出來的蟲才夠得上將軍、蟲王。隻因這些地方貧瘠少食,生長不易,但凡能長到尋常一等的大小,不論力量、耐力都要更強,打鬥的技巧、韌性也不是他蟲可比的。”黛玉想一想,說:“就好比水邊垂楊和崖間青鬆,一個處境滋潤,容易長得高大;另一個生來艱險,常年風雨磨礪。若是以同等的徑寸大小,自然是後者更能成才,能擔大用。”章回笑道:“正是如此。”

說話間,早引到溪邊。隻見卵石遍布,又有一些風折倒的樹乾朽木搭在河灘上。章回便指點黛玉該往哪些地方去尋,又有哪些形狀、怎樣朝向的岩塊石片下頭會有蟲豸覓食做巢。黛玉從小到大,何嘗弄過這個?自是興致勃勃。一時翻起石片,果然有小蟲蟄伏,喜得忙拿了連夜趕製的銅絲網子去罩。眼看到手,不想那蟲兒突然一跳,黛玉猝不及防,明明見那蟲兒躥向網罩,竟不敢相就,反而急的縮手,眼睜睜看它三下兩下跳到石頭縫隙裡頭去了。黛玉忙扭頭去看章回,說:“那一下來的太猛,我怕拿網子掩時不留神傷到了。”

章回笑道:“不妨。這隻讓它僥幸逃過,再捉另一隻就是。”扶著黛玉小心跨過倒伏的朽木樹樁,又往溪水近處兩步,告訴說:“妹妹這樣其實很對。捉蟲正該小心,寧可不動手,也不要隨意傷及蟲身。記得我六七歲上,在家裡花園子聽到蟲叫,尋聲到矮牆底下,就見一隻個頭極大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吃撐了,正立在小半塊餿饅頭上大嚷大叫。歡喜得什麼似的,衝上去就拿手撲。結果蛐蛐兒是捉到了,蟲卻傷了頭頸。偏偏當時年紀小,不知道它受了傷,反而問父親一個小小蟲兒是在想著什麼,竟終日歪著頭。”林黛玉聽到這裡,忍不住問:“那叔叔怎麼答的?”章回道:“父親回答,‘那蟲兒在想,饅頭真好吃’。” 一句話出口,兩個都禁不住笑出來。

章回又頓一頓,方繼續說:“父親罵我造孽,把蟲兒生生弄出個殘疾,以後凡事都再不可這般急躁莽撞。”

黛玉問:“那蟲兒後來如何?可有彆的症狀?”

章回道:“那蟲兒僥幸,雖受了傷,隻是歪著脖頸扭正不過來。然而身壯力大,比尋常土蟲大了整整一廓,等閒難尋敵手。父親比量著讓它下過五次場,無一敗績。待不下場,也穩妥養著,記著是一直養到臘月裡才壽終。”

黛玉笑道:“如此說,這蟲也算有福的,雖殘疾,卻能爭勝,又得善終。”一邊說,一邊隨手揭開一頁青石,底下卻無蟲影。章回就在旁邊拿細竹枝輕輕撥石片旁邊的草,果然趕出兩隻來。黛玉連忙拿網罩去罩,恰罩了個正著,提起來給章回看。章回笑道:“原來是個‘棺材頭’。”

黛玉問:“ ‘棺材頭’是什麼?”

章回道:“也是秋蟲的一種,跟蟋蟀近似但體型大,叫聲更低和厚,顏色比蟋蟀深和黑,模樣不像那麼好看,鬥性也多有不如。平時捉到,都是放了去的。”

黛玉想一想,口裡默默念兩遍“棺材頭”,忽而笑道:“頭一隻捉到的,我卻不想放過。”

章回笑道:“妹妹喜歡,留下便是。”遂教黛玉將蟲收攏起來——乃是用事先預備好的一根拇指來粗、三寸來長的蘆葦管子,一頭封以膠泥,裝了蟲後另一頭以草紙棉絮等物密密塞緊,便可裝到隨身的褡褳裡頭。

不一時又網到一隻,清黑油亮,壽額高闊,黛玉忙拿給章回。不想依舊不是預料中的正主。章回笑著告訴道:“這個叫‘油葫蘆’,身量也比蟋蟀要大些,顏色也是深黑為主。但聲音卻好聽,就如油從壺裡傾倒出來,且有尾音連綿,如漣漪層層不絕。其中有那最上等的,一聲鳴叫,餘音足有十二三響。夜裡閉著眼睛聽來,真個空靈清越,如清風白月入我懷來。這一隻鳴聲如何現在還不知道,但看這雙翅長闊,聲音洪亮卻是一定的。”黛玉暗暗記下,也將蟲收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