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豐草卻已經被這把古琴吸引了,直接上前就看了起來。餘耀也隻好跟了過去。
栗色古漆,漆麵如玉,鹿角灰胎,琴麵多是蛇腹紋斷。
林豐草小心翻看琴背,上首刻“落霞秋水”四字隸書,下麵刻有小字行楷,是王勃《滕王閣序》裡的兩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落款是:鹹豐八年孟夏為南昌胡兄整。還帶著一方朱印,兩字小篆:鳳喈。
古琴是古玩裡的冷僻項,懂的人不多。同時,這把古琴顯然是清代鹹豐時期的;在傳世古琴當中,清代名琴最少,也少有斫琴名家。
不過,這個“鳳喈”,算是清代名氣最大的斫琴師之一。
祝鳳喈,字桐君,生於嘉慶年間,卒於道光年間。他十九歲開始跟著哥哥祝鳳鳴學琴,三十年不輟此道。曾經攜琴廣遊江浙,所以名聲也傳揚了出去。他不僅善於斫琴,對琴學理論也有很深的研究,所著《與古齋琴譜》和《琴訣》,對清晚期的琴壇影響極大。
這把落霞式古琴,看落款是鹹豐八年為南昌一個姓胡的人所製,滕王閣就在南昌,琴式選用落霞式,又用了《滕王閣序》的句子,顯然是有思量的。
不過,林豐草和餘耀都想不出清晚期南昌有什麼相關的胡姓名人。但這不算很重要,能斷定是祝鳳喈的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這把古琴保存得相當完好。林豐草看完之後,看了看餘耀,餘耀回了個肯定的眼神。
“董老師,這確實是一把清代康熙年間的古琴。不知道你什麼價位能割愛?”林豐草問道。
“林老師,你隻看了,卻還沒聽,這怎麼能全麵了解呢?”
林豐草怔了怔,餘耀笑道,“董老師,你這是?”
“兩位請坐。”董月華說完,先是在旁邊的香幾上然了一炷香,然後才坐到了琴案邊。
說實話,餘耀是真不懂古琴的音律,但這時候也不好說不聽了;林豐草顯得更是尷尬,沒想到帶了餘耀來,進展也不爽利。
琴聲響起,居然是一首現代古風歌曲《醉文明》,董月華還唱了起來:
琵琶半抱,心曲一首,玉碗斟滿葡萄酒
霧裡看花,欲說還休,千呼萬喚總是愁
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疑惑重重何時休
幾千年文化層層積累,為什麼我卻總也看不透
置一桌坐一椅擺一花瓶,如對美人
掛一畫佩一玉吟一情詩,儘得風流
商鼎周彝,和璧隨珠,戰國錯金玉帶鉤
秦俑漢陶,晉帖唐畫,宋瓷緙絲漆器秀
竹木牙角,花梨紫檀,天工開物件件優
······
一曲畢,董月華盈盈起身,“林老師,這琴音你可還滿意?”
林豐草點點頭,“沒想到董老師是操琴高手,有幸欣賞了!那現在,可以出價了吧?”
餘耀聽了,不由咳嗽一聲。你這轉折也太急了,緩兩句再說也不遲啊。
董月華皺了皺眉,卻又問道,“林老師,我問的是你對琴音的看法。”
“這個······”
“我早就說了,貨賣與識家!林老師懂古琴,看來卻不懂琴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