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複社(1 / 2)

又是一年深冬季,護城河上的冰塊俞加堅挺的同時,也預示著新春的腳步也是越來越近。一連數天幾場陰冷的雨,伴隨著料峭的寒風,更給蘇州城增添了幾分蕭索的寒意。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在淒冷的寒風中,蘇州城內各大有名的文人雅士,詩派領袖,才學大儒,都收到了這樣一封密信。

天啟三年,臘月初三,與君共會蘇州尹山湖畔。佳釀美人相伴,更論文道興衰。

書信署名不是旁人,正是近兩年在蘇州文壇上名聲鵲起,被蘇州文人所戲稱為“小錢謙益”的張溥。

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想要在天下詩情最盛的蘇州占上一片位置,亦或者說是能讓蘇州這些隱居的大儒,各大青年文壇才俊,賞賜幾分薄麵,恐怕還是極難得。看著這輕飄飄的兩個字,不少的蘇州翹楚,忍不住的嬉笑起來。

可偏偏不巧,在張溥的署名身旁,還有著一個讓蘇州所有文人們都不能拒絕的名字。正是當今太常寺卿侯執蒲之子,當今都察院禦史侯恂之弟——南京國子監祭酒侯恪。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要隻是張溥一個人邀請,那蘇州城裡麵的這些翹楚,或許還有理由推辭,畢竟一個初出茅廬,無權無勢的年輕人,想要讓這些個背景,才氣都出眾的讀書人,賞幾份薄麵,恐怕是不現實的。畢竟大明朝的士紳們最為勢利眼。

可後麵的侯恪,卻不得不讓蘇州的這些人仔細掂量掂量。雖然侯恪品級不高,在大明朝堂上也和他那怪異的性格一樣,基本上屬於那種邊緣人物,恐怕從今以後哪怕是在朝堂上當了一輩子官,最終也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小官,想要有一番作為,難於上青天。可侯家,不是隻有一個兒子。可侯恪的位置更似乎是在表現他在文壇上的影響力。而且他那單單僅是身為朝廷禦史這樣一個尋常小官的侯恂,更得讓這些自視才情無物的文人們自行想想。

要是不給侯恪麵子,侯恂會怎麼想!這位侯大人可是地地道道的東林黨元老,曾經東林骨乾,東林魁首鄒元標推心置腹之人,這位看起來籍籍無名的小官,無論是在東林,在清流還是在江南影響力都絕對不是他那身份所能比擬的。

常言道瘦死駱駝比馬大。更何況東林黨這樣一個持續了幾十年,在江南培養了萬千英才的幫派。東林黨雖然身不在,可身死魂猶在,哪怕是到了今天東林黨的陰魂可還在朝堂上盤旋著。得罪一個區區不出名的張溥,那倒是沒啥,可要是得罪了侯家,他們這些個包含政治理想的人精還是要多多思量思量一番。

大會如期舉行,一開始不過就是按照大明朝尋常慣例,多是一些恭維讚歎之語。不過這些看起來窸窸窣窣的平常言論,可對於大明朝這些文人來說,句句都是包含著彆樣的意味。

文官發展到大明朝,早已經是一種畸形的存在。在文官中,講資曆,講排場,更是早已經成為定製。在大明官場的這種製度中,哪怕是後來成為了太子太保,南直隸巡撫的海瑞在遇到品級比自己低的進士們,談論事情的時候也隻能乖乖退場。

一番簡單的論資排輩,爾虞我詐之後,這才是輪到本次宴會的正片主人公上場。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