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不及理會一旁的家丁,張國紀立刻穿上鞋子,慌忙的朝著外麵跑去。
……
“忻城伯,不知大駕光臨,有失遠迎啊!老朽真的是黃金惶恐啊!”
“唉,國丈爺,你這話是哪裡的話。是之龍沒了禮數,隻是此行匆忙,來不及準備。還請國丈爺見諒啊!”
看著起身給自己倒茶的張國紀,趙之龍也立刻謙遜的站了起來。
“不知道忻城伯這次大駕光臨所為何事啊!”
“哈哈哈,下官這次來是祝賀國丈爺。”
說著趙之龍從身上掏出了三千兩的銀票,緩緩的推到了張國紀的麵前。
一共三張,一張一千兩。全是江南最大的商號的彙票,隨時隨地可取。看著這薄薄的三張紙,張國紀的眼睛不由得圓了起來。
“伯爺開玩笑了,我這個糟老頭子有什麼好恭喜的。如今落魄到這揚州,索幸皇上還不知道,要是皇上知道,就我一個擅離開封地之事,怕也是得喝一壺咯。”
張國紀一邊裝作委屈的樣子,一邊誠實的將三張銀票緩緩的收到了自己的懷裡。
“唉,國丈還不知道。皇後娘娘為陛下誕下了龍嗣。長子嫡孫,其中的深意可就不要下官多說了。”
“那又有什麼用?現在太子還小,且不說這一路上能夠順利成長,就是等太子長大,成了皇帝可老朽早已坐古,就連我這不成器的兒子到時候還能不能在世可都不一定了!”
“哈哈哈,國丈爺說笑了。皇帝沒給的您的名分說不定咱們大明朝的下一任君主會給。到時候,您老張家肯定得比那劉家要強勢不少。而且陛下的深意誰有能捉摸透呢?”
“得了吧!你也說了陛下的深意誰能琢磨透。張嫣就是生了個太子又怎麼樣?他生的畢竟不是皇上……”
“我們可以讓他變成皇上,無非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情罷了……”
聽到趙之龍的話,張國紀不由得有些詫異。他清楚趙之龍的意思,可是張國紀骨子裡還是一個隻知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老腐儒,在政治上還是一個低能兒。
“什麼?忻城伯你這是什麼意思?”
“事成之後,您老就是太康伯,過兩年陛下親政,您就是太康侯,世襲罔替。至於太康侯的世子,那就是錦衣衛親軍的右大都督,皇城內外隻有交給您,陛下和皇後娘娘以及大明朝的列位朝臣才能發心!”
趙之龍看著詫異的張國紀,反而是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驚慌。他們早就準備好了,讓這位在權力的欲望中,難以割舍自己的國丈,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理由。
都說明清時期,封建官僚發展到了頂峰,在這個時代,外戚乾政無論是在體係上,還是在輿論上都是不被朝臣,不被皇家所允許的。可是大明朝依然還有兩個家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個是著名的“妖後”,給大明風華洗白了的孫家。另一個便是明孝宗時期的張家。
雖然從來沒有過任何的一官半職,甚至自己的政治人脈在此之前也僅限於家鄉縣城裡的一班差役,可是明孝宗時期出現了一個張家,那聯合內閣打造出一個“盛世”,難道他們張家就不行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