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瑤也跟著登船,指導水軍士卒們如何操作螺旋槳。
與之前和劉敏在沔水賽舟的小船不同,巨大樓船的艙內有足夠空間讓劉瑤設計出操作更簡便、性能更好的傳動裝置。
隻見船艙底部安裝著個巨大的圓盤轉輪,一百名士卒按照劉瑤指揮,分成十支小隊開始一齊推動轉輪上的推杆。
眾人就像推磨盤一樣,一圈圈地推著這個轉輪在底艙內旋轉。
而轉輪則帶動變速齒輪和變向齒輪,最終把動力傳向與螺旋槳相連的尾軸。
為了保證設備之間的有效運行,劉瑤還花不少錢購置大量牛油充當潤滑劑。
牛的油脂具備熔點高的特征,早在石油潤滑劑發明之前,就曾廣泛在工業領域運用。
整套螺旋槳係統並不算太複雜,唯一難以解決的就是尾軸與船體連接的軸封處容易漏水。
但好在加了一些麻繩、破布纖維等原始防漏填料後,實際操作起來漏得並不算多。
就算到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螺旋槳的軸封漏水問題也沒有徹底解決。
劉瑤對此並不多作苛求,主打一個能堅持用完一場戰爭就行。
而隨著螺旋槳加速旋轉,螺旋槳在向後推動水流的同時,水流也給船體一個反向作用力。
樓船便開始逆著水流向上遊航行。
“看!樓船動矣!樓船動矣!”
“萬歲!”
岸上官員中,許多人曾見過劉瑤之前的螺旋槳小船飛快行駛,但在今日之前,不少人對樓船也能如此航行帶有懷疑。
可剛剛,這艘巨舸就在他們眼前快速逆流而上,讓大家徹底鬆了一口氣。
也對劉瑤更加佩服。
隨後,在劉瑤指揮下,樓船又在數百丈寬的水麵上調轉船首,改為順流而下。
通過觀察,一些操船老手還能大致估算出這艘樓船的速度,至少要比普通樓船快上兩倍。
而且從剛才的調頭來看,這艘船的可操作性更加靈巧方便。
為了給船的速度定檔,劉瑤還在巨大轉盤的下方,分彆用紅、黃、黑、白四種顏色畫了數條輻射狀直線。
當劉瑤揮動白色旗幟時,推動轉盤給樓船提供動力的士卒們就需要在旗幟從舉起到落下這段時間內,由一條白線行進到另一條白線上。
其他顏色以此類推。
兩條紅線的夾角最大,代表著士卒們必須在短時間內迅速走完紅線到紅線之間的距離。
這也代表著,船的速度將達到最大檔位。
白色夾角最小,此時,船速也會最慢。
劉瑤還在舵工身旁放置一根銅管,直通艙底。
舵工需要什麼速度,就按照提前約定的訊號敲擊幾下銅管。
而艙底在圓盤旁負責揮舞旗幟的傳令兵,便會根據銅管的響聲決定舉什麼顏色的旗幟,從而決定推動圓盤士卒們的力度。
這就是大漢,乃至曆史上第一套車鐘係統。
彆看這種小小發明,足以讓劉瑤的樓船比尋常樓船的可操縱性又強了數倍。
有如此眾多科技加身的樓船,讓岸上觀看試航的蔣琬等一眾官員們連聲讚歎:
“安定王真乃神人也!”
蜀道衫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筆趣789】?xiaoshubao.net,下次我更新您才方便繼續閱讀哦,期待精彩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