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趙孟之所貴(1 / 2)

陽神朋克 生煎包子 4128 字 22天前

森林邊,一堆堆原木被生產隊挑選出來。

勞力們五人一小伍,十人一小隊,相互配合,將大小長短相當的直接拚在一起,然後用草繩紮成木筏。立起來就是一麵牆。

有的筏故意留下幾個缺口,就能作為門窗使用。

旁邊,已經整平的地麵上,三根高大的原木架成了一個三腳架。木架的頂端上是從銀河號上拆卸下來的起重機,正將一根削尖的原木打進地麵。

“一二嘿!……一二嘿!……”

隨著十名勞力拉拽著繩索,架頂上操作起重機的三名水手也配合得恰到好處。兩丈長的巨大原木,好像竹釘一般被揷進了土中,震得地麵轟轟作響。

起重機原本是放錨用的,頂端是一對定滑輪,吊鉤上還有兩對動滑輪。它能讓十個水手拉拽數萬斤大鐵錨的起落,也是泯南和瑚州現在蓋房築橋的重要工具。

事物的發展都是在探索中進行的。起重機原本是為了航海才慢慢改良完善,如今又重新用回了陸地作業。

轟……轟……

生產乾部指揮著勞工們操作起重機,很快就將六根原木打成了柱子。之後還是用起重機把四麵牆立起來,房頂上再糊上泥和草,一幢簡單的木屋就蓋好了。

這種木屋蓋起來倉促,卻也整齊美觀,也結實牢靠。前後不過花了半天時間而已。

對洋務衙門來說,這樣的小工程簡直太容易。如今三艘大艦各有五個錨,其中兩個腰錨一般作為備用。它們的起重機就都取了下來,暫時給開荒用。

諸如此類的生產器具,軍艦上還帶了很多。加之有了大量材料,要蓋房修路根本不成問題。

生產隊的乾部們也把人分成了不同的工作組。壯勞力專門負責紮木筏,女人和孩子幫忙搓草繩,衙門裡的水手蓋房,分工明確。

明確的分工,能讓勞動效率提升很多倍。

女人和孩子們把草繩搓好後,一捆捆的放在壯年男子們的旁邊。男人們把挑出來的原木鋪好,就能直接紮成筏,然後送到工地把房子蓋出來。

六架起重機,一個上午就蓋出了六間屋子。說來簡陋,但這小木屋看起來卻也彆俱一番風情。

木屋之間,還有工作隊在負責修建道路。即便是開荒,衙門也做出了大致規劃,不是沒頭腦的亂搭亂建。

蓋房子的位置,選的都是坡麵較高,地勢平坦的地麵。離正在開發的農田也不遠,也方便作息。

工作隊組織起人手,在畫好的路標上鏟出一丈寬的路基,然後把篩好的砂石均勻的填鋪進去,形成中間略高,兩側略低的拱形路麵。

路麵兩邊,還挖好了排水溝。這樣平時出門便利,下雨也不用擔心淹了房子。

一天下來,小木屋蓋好了十餘間,一條道路也從房舍中間穿了出來。

排水溝一直連到正在開發的田梗旁,如果隻看這一處,當真有了點煙火氣了。

另一邊,農業組的乾部也早早為糧食生產開始做準備。

一口口的麻袋被取出來,裡麵放的是準備好的早稻種子,正浸在掘好的畦窪裡發芽。發芽後再有一個月的出秧期,到時田地也就該整好了。

一天的忙碌終於結束,喬銀他們回到營地,照例又點起篝火。一起烤乾糧吃飯,其樂融融。

晚上,海員們依然回到船上休息。百姓們則睡在營地的帳蓬裡,其中有十餘戶人家更是有了自己的房子。

“起來,準備乾活!”

“動作快點兒,彆像個老娘們兒!……”

次日天剛亮,方皓就和雞一起叫了起來。男女老少再次奔赴到工地,新一天的勞作又開始了。

隨著森林逐漸的開墾,荒地上的房屋又多了幾座,道路也延伸了許多。衣,食,住,行,慢慢從無到有,一點一滴的開始積累……

……

時近年底,大肅北方已能感受到真切的寒意。不過在泯南和瑚州,這裡才剛剛結束了第二季收獲。

晚稻的產量,比早稻還要整整高出一成。加之新政讓農民分得了不少所得,有了點餘錢,所以不少人都開始采購年貨,為商品經濟又增添了一絲繁榮。

經過半年的建設,瑚中縣也真正進入了發展的順暢期。大量湧入的勞工,讓縣城幾乎擴大了一倍,林立的起重機和竹架成為了城中最常見的風景。

城外的農田開墾,也擴大了五成。因為這裡沒有地主,農莊經營成為了根本的生產模式,隨著流民的增加,就能順利的繼續擴展下去。

瑚州港的船場也同樣擴建了許多。除了派軍駐防的鎮遠營之外,衙門裡的不少骨乾也被均分到了此處,開始負責維護修理一些小型艦船。

農,工,商的持續發展,讓整個瑚州的人口幾乎又翻了一倍,接近十萬人。但每天依然有數不清的人往這邊跑,有的順利抵達了,有的葬身魚腹。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