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撫養院”座落在利濟北路正街,外圍是一圈並不高的石牆,隻有當間的拱門修建得很高大。懸掛的匾額落款顯示這裡剛建成不久。
走進正門,場地內便是寬闊的操場,場地正中聳立著那座九層高的塔樓。
塔樓很正,簡約而不花哨,構建也非常合理。底層占地約十畝,顯得寬闊宏偉,大小房間足有數十個,都是辦公的各處衙門或宿舍,倉庫。
樓層的四角都設有樓梯。登上二樓,頓時豁然開朗:因為走廊是一側露天的。
走廊沿著塔樓外周,圍成了東西南北四段,首尾相連。即可以繞一整圈,也能在拐角處隨時上下樓,要找哪個衙門的房間都很方便。
來到拐角處,走進樓道再上樓,又是一片豁然開朗。
塔樓每登上一層,主建築都會縮小一圈。所以樓梯修建在樓道內,走廊則修在外圍,這樣即保證了建築的美觀,又兼顧了承重結構。
從外麵看,塔樓就像一個大而扁的寶塔,每層的四周都是欄杆遊廊。骨架是鋼筋洋灰,材料是磚石木材,美觀,堅固,穩定,而且對土地利用到了極致。
即便是頂層,也有五畝大小的麵積。就這樣一座建築,在市區節省了幾十畝用地,所以源州現在的塔樓已經修了幾十座。
“真是了不起!這塔樓如果推廣開來,能節省出多少土用地啊?”
肅慈跟著喬銀一路登到第九層,放眼望向了塔樓林立的源州府,當真領會到了什麼才叫“廣廈千萬間”。
喬銀笑道:“我前年出海,這裡的塔樓才修了十來座,當時還是稀奇貨!後來汪紳士承包了很多工程,號稱是‘十天能鋪一條路,九天能蓋一層樓’,我還不信?如今回到源州,才知道都是真的。”
肅慈也笑道:“我就說,你怎麼像頭一次進城?原來還有這麼個典故。”
這座塔樓,就是贍民堂中的一座。這裡收容的,都是無家可歸的幼童,甚至還有棄嬰。
孩子們按年齡大小,分彆居住在不同的樓層。嬰兒有專門的奶媽照管,年紀幼小的正在樓下的操場上嬉戲,年紀稍大的則在教室裡讀書。
肅慈聽得出來,他們念的正是“庶民蒙學”。
庶民蒙學,庶民體操,當真是改變了整個泯南的社會麵貌。無論是鄉下還是城市,無論是官紳還是平民,大多數人都強健有力,顯露出勃勃生機。
讀書識字,修身習武。源州一個普通人,或許都夠上童生資格了,優秀的甚至可以稱為秀才。不過他們並不是知乎者也的秀才,而是能勞動的平民秀才。
眼看夕陽西落,喬銀拿出懷表看了一眼,說道:“這裡該下班了,咱們過去瞅瞅?”
“好。”
二人沿著走廊繞到西側,喬銀敲了敲門,帶著肅慈一同進了一所小衙門。進門後,便看見房間的辦公桌後,一個盲眼女孩正在整理著桌上的文案。
“小銀姐姐!”
感受到喬銀的氣息,她非常開心的站了起來,之後又疑惑的問道:“這位是?……”
“哦,在下肅慈,京城來的提刑司。”
肅慈知道,這位女孩定然就是祁小憐了,創建贍民堂的最大功臣。連忙行了一禮。
祁小憐也還了一禮,之後放下手上的東西,請喬銀和肅慈一同坐了,又倒了茶水招待。
這裡的房間同樣裝了電磁陶葉窗,所以地處西曬,內部卻清涼舒適。祁小憐拿出茶水的櫃子,明顯也是製冷的冰櫃,茶水清涼爽口,非常解暑。
招待好大家後,小憐問道:“小銀姐姐,今天怎麼有空過來了?”
喬銀說道:“當然是惦記著咱們的贍民堂,還有就是有些想你了,所以過來看看。”
小憐臉上微微一紅,沒說什麼,但看得出來很受用。
肅慈一路聽喬銀介紹,對桌案上的書本有些興趣,隻問道:“在下能觀摩一二嗎?”
小憐請道:“當然,這些都是教材,公開的。”
肅慈便欣然接過一本。
他略略翻看,不禁大為驚駭:因為這些教材,居然都是教習道術的!而且大多是以殘障人士修煉為主,證明喬銀當真沒有騙他。
“幻視出殼法?……幻聽出殼?……幻味出殼?……幻肢出殼……我的天!這些功法我簡直聞所未聞,諸位是從哪裡得來的這些絕世寶典?”
憑肅慈的眼力,當然知道這些典籍絕非普通,是能讓殘障人士克服自身缺陷,化廢為寶,修行道術神通的經典。但他從來沒有聽說過。
而且他似乎還能感覺到,這些典籍也和“庶民體操”一樣,對心性有著很大的考驗。心地正直的人,更能體會出其中玄妙,心地不純的人則很難修出神通。
“從哪裡來?
喬銀見他發問,自然很是得意,“當然是我的小憐妹妹研修出來的,不然還能從天上掉下來?”
小憐聽了,臉色再次一紅,不過也有忍不住的成就感。
“居然……是這位小憐姑娘修研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