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齊律(2 / 2)

北齊不被騎 花鴉 3079 字 14天前

“嗯。這兩年你好好整軍,有一支軍隊,說話才有底氣。等你把握住了,再讓你去戰場上試試膽,曆練曆練。”

高洋喚來人,拿起筆墨,忽然有了新打算,讓人把高殷獻上的羽毛筆拿來,在上麵細細寫上封高孝瓘為樂城縣開國公,進上儀同三司的內容。

“用著著實不錯。”

高洋頗為滿意,又問道:“還有何事?”

“民饑無盛世,兵精必糧足,孩兒覺得這治國理政,莫過製定律法、囤積錢糧。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實而知禮節,若是再法度嚴明、依法治國,則我齊國將大興於世,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一統天下?

高洋微微有些錯愕,這種夢想在他剛剛登基之時還會做,然而此時他已經將這種心思丟棄多年,內心還暗暗嘲笑。

九年前,高洋也不過二十四歲,眼前這個少年,儼然就是當初那個天命加身、誌得意滿的自己。

隻是美夢人人都會做,如何實現,才是重點,高洋飲了一口酒:“說得倒是好聽,如何衣食足?如何倉廩實?如今我大齊的法度,還不夠嚴明麼?”

高殷抬起頭,緩緩擠出兩個字:“難說。”

高洋哼了一聲,等他說下去。這些大道理誰都知道,具體如何實行,能不能實行才是重點。

“孩兒有兩個想法,一是重新定製我大齊的律法。後漢末年,劉璋敗給漢昭烈帝,諸葛武侯入蜀,以嚴刑峻法治川,川中怨人極多,法正便以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之事遊說武侯,武侯卻說他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武侯認為,當時的形勢與秦末不同,劉璋昏聵無能,他主政蜀地以來,沒有製定行之有效的法律,而且不修德政,沒有威刑。因此蜀地大族專權自恣,君主的話語漸漸被大族的專擅所替代。所以蜀地實行嚴刑峻法,恰巧能糾正這種政治形勢。

“因此武侯雖然是法令嚴明,蜀漢卻能長治久安,武侯去後,費禕主政,采用姑息寬赦之策,蜀漢卻因此國勢不振。兒以為,蜀國之舊勢,恰如我大齊而今之局麵。”

高洋深以為然地點頭。

當初神武帝高歡的麾下將士貪汙成性,賄賂取利之風漸漸盛行。杜弼曾勸說高歡整改這一局麵,高歡卻說天下渾濁動亂,貪取財利的習性已經養成,如果他急於整頓,那沒有了利誘,士大夫們會投奔南梁的蕭衍,將領們則會投奔西邊的宇文泰,讓他等一等,以後再研究這個事。

沙苑之戰開戰前,杜弼又請求高歡清理腐敗分子,高歡這次連話都不說,讓軍士們拉弓上弦,拔刀挺矛,讓杜弼穿過刀劍之路,刀劍在杜弼的皮膚上掠過,嚇得杜弼戰戰兢兢汗出如漿。

高歡告訴他,這些都沒打在你身上,你就怕得魂飛膽喪,而將士們麵對這些,卻舍生忘死地建立功勳,雖然他們貪鄙成性,卻還要靠他們發揮作用,杜弼才無話可說。

“然而這是神武帝創業時根基未穩,才不得不做出的妥協。現在我大齊已立,根基初立,父皇您禦駕親征,打出威名,所以無需擔憂。”

“各國都在休養生息,西賊宇文泰剛死不久,其子宇文覺作為傀儡上位,其侄宇文護把持朝政,廢殺宇文覺,迎接宇文毓繼位,現在西賊內部人心惶惶,想要穩定還來不及,宇文護作守戶之犬尚可,沒有與我國開戰、以軍功換取威望的才能和魄力。”

“南朝因侯景之亂而自顧不暇,陳賊雖然僥幸取勝,也不過是苟延殘喘。他們篡奪梁室,人神共憤,王琳擁戴永嘉王接續梁統,繼續與陳國作戰,有我齊的幫助,陳國也是不得安寧,南朝分裂成數塊,短時間內已無威脅。”

“既然如此,當初神武帝所說的南奔蕭衍,西投宇文泰之事就不會發生了,即便有些許異動,也不會動搖我大齊根基,父皇休養生息數年,恰是革新之時!”

高洋心下大震,這雖然是他們齊國上層的猜測,但也是得到了眾多情報才能下如此判斷的,尤其是對南朝的分析,高殷小小年紀就能有如此見識,若非幕後有人指點,就是天賦異稟。

“蜀漢有《蜀科》,晉有《泰始律》,舊魏有《太和律》,我大齊也該有一部配得上新朝的律法,以示我大齊新創革命,世道換新!”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