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禮佛(2 / 2)

北齊不被騎 花鴉 3143 字 14天前

兩人達成共識,將身後隨從與臣子合在一塊,成為一支龐大的隊伍,與法上的僧眾一起浩浩蕩蕩地向舍利塔所在的石窟行去。

由於高殷代表皇帝,因此他站在最前,高淹與高睿緊隨其後,接著是高家宗室,以佛像為中心排列。

雖然高殷的隊伍沒什麼女人,但高淹還帶著幾名側妃,此時以左為尊,因此這些女人都站在右側掛在隊尾,在供養人禮拜之時,在外靜默等候。

據傳釋迦牟尼死後火化,生成舍利,弟子收取而建塔供奉,令世人敬仰。後有八國之王起兵奪取舍利,各自建塔供奉,因此佛塔成為僧人最初始的禮拜建築,使所到之處皆立佛塔,是傳道僧人們的奮鬥目標。

佛塔又叫“浮屠”,所謂“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意思就是一條人命抵得上建造七層佛塔。

釋迦牟尼舍利塔邊長八米,塔身高二十米,但除了塔內人們活動的第一層,高出三米之外的部分其實沒什麼用,主要目的是炫富,就像西晉的石崇、王愷用珍寶來鬥富一樣,建造高塔成為皇室、貴戚、豪富之間鬥富的方式。

皇家的佛塔和壁畫又多造於石窟窟室之內,原因也很簡單,若是造殿造樓,會經常需要保養,還要小心風吹日曬,石窟內室方便保存得更好一些。

舍利塔的外壁用三千七百塊不同形製的浮雕磚嵌砌而成,圖案有佛像、弟子、菩薩、天王、力士、武士、侍女、飛天、伎樂、青龍、白虎、猛獅、大象、天馬、巨蟒、花卉、彩帶,共七十二種,其中還有一部分受到粟特人傳來的波斯襖教文化影響,刻著胡騰舞者、吹笛人、翼畏獸。

高殷等人進入石窟,等法上念完經文後,就進行禮拜的儀式。

最開始的儀式是右繞,高殷手持燃燈,身後眾人持香爐,以釋迦牟尼佛舍利為中心,在中心柱窟室內不斷右旋周繞,正如《華嚴經》中說的“始欲旋塔,當願眾生,實行福佑,究暢道意”。

石窟中央的塔柱巍峨聳立,撐起了這一方天地的信仰,四麵聯通的甬道,似是時光與心靈的回廊。牆壁上刻滿了佛像,高殷漫步右旋,高睿與高淹等人亦步亦趨,他們的目光在牆壁上的佛像間遊走,每逢一尊佛,便虔誠地俯身叩拜。

這種行為不知不覺中沾染了願力,壁中密密麻麻的佛像精雕細琢,或坐或立,或慈眉善目,或寶相莊嚴,令人不由得寒毛乍起,仿佛各佛注視著自己,除了僧人低聲吟誦的經文,就是自己逐漸加劇的心跳與呼吸,一種難以言喻的氛圍悄然彌漫。

漸漸地,除了僧人們低聲吟誦經文的呢喃,整個石窟再無其他聲響,似乎就連自己的心聲都聽不見了,那經文聲又不再像是僧人吟誦,而是自西方極樂世界傳來,又似在耳邊低語,心中的煩惱、猥瑣與醜惡都被這低語輕輕洗刷蕩滌著,落入無底的深淵中去,心靈因此伴隨一種慵懶的寂寥而變得寧靜,繼而空曠,仿佛獲得了無垠的自由。

忽然,一聲啜泣打破了些許空寧,眾人慍怒,發現是高淹正捂著臉哭泣,兩行淚水自他手中溢出。

法上見此,雙手合十,口呼:“呐麼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僧人們的吟唱在塔內回蕩,變得綿遠悠長,多出一些不似人類的聲響,像是菩薩與金剛做出同樣的回應。

即便是後世的靈魂,高殷也被這種場景感染,他心中大駭,難怪宗教有著超乎常人想象的魔力,就連他自己都快要相信這一套了。

彆說什麼他來自未來,就該堅信無神論,正因為他是從後世穿越來的,才更要相信世上有神,至少科學無法解釋他是如何來到這個時代的。

隻是高殷本人多疑,才沒有陷進去,饒是如此,也對佛教的威力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冥冥之中,似乎真的有一些天外之人在注視著自己。

旋完一圈,高殷低聲發問:“接下來要做什麼?”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