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月光(1 / 2)

北齊不被騎 花鴉 2965 字 12天前

王公貴族把禮佛作為愛好和精神寄托,而提供這份寄托,把敬佛當成事業的僧人們,反倒對此不是非常相信。

這也和他們的境界有關係,二三十歲的年輕僧人還沒脫離世俗之人的低級趣味,僧人又不能談論女性,因此更重視財貨與寺中的地位。寺中的地位又和銷售額掛鉤,佛經鑽研得好不好不重要,能在貴人麵前長臉,讓貴人虔心信佛才重要。

而僧人們得到的賞賜大多都會自願上交給寺廟,畢竟自己留下,就有貪財的名義,但貢獻給寺廟,寺廟再以公用的名義分發下來,就沒有問題了。所以名僧受到賞賜時,通常都會拒絕,而貴人們賜出了財貨,也很少往回收,這時寺廟就會代為收下,僧人自己得了不圖財利的名,貴人表現出自己對佛教的敬重,而寺廟得到了實際的財貨,可謂是三贏。

所以能受到多少賞,也是衡量僧人地位的指標。

“也未必吧!我看慧心剛剛想起身,好像是想說些什麼,”這個僧人手舞足蹈地比劃,“看他的神情,似乎是想要在太子麵前表現呢!”

“謔!慧心,你可真是大膽啊!”

聞聽此言,眾人都有些吃驚,隨後迅速譏笑起來:“怎麼,沒上去嗎?是臨陣膽怯了?”

慧心沒想到自己的舉動居然被看見了,麵上有些掛不住,連連辯解稱不是。

“我才幾斤幾兩,哪裡夠得著太子?太子要人,也要不著我啊!”

眾人要的就是他這番自貶的話,就像團隊中的缺心眼,不停拋出笑料才讓人覺得有他也不錯,隨之而起的是唱和:

“莫不是看失眼了吧?慧心這樣,去太子眼前能說什麼?總不能說放貸吧?”

“也可能他功練的不錯,想上去給太子展示,最近太子不是在招兵嗎?他是想投大都督府了!”

“是矣是矣,若是辯經實在不行的話,下次就上去耍兩個招式吧,沒準也能受些賞賜呢!”

這些話語中的譏諷之意表露無疑,慧心也隻能還以微笑:“各位師兄教訓得是,若我能有師兄一二本領,也該為諸王座上賓了!”

這話讓那些師兄都有些得意,大家隻顧著笑、沒再拉著他調侃,趁這個時機,慧心拔腿就走,待他在道路儘頭轉角,仍有嗤語追著他的衣袍嘲笑。

慧心長籲一口氣,心下雖然悶悶不樂,但他已經習慣了。

寺廟中有那些名僧的徒弟、有出家的貴人,也有各樣沾親帶故,人與人的關係一點不比朝堂簡單。即便是齊國最重要的寺廟,他在這一百五十多個僧人中,也不過是被上層隨處呼喝指使的跑腿小子。

寺廟最重要的收入是信徒們的布施,上有王室貴胄,下有殷實富戶,出於信仰和積累功德的心願將金錢、土地和莊園贈予寺院。

因為寺院僧侶享有免除稅務力役的特權,也有不少富家子弟剃度為僧,他們的產業就可以逃避征稅。

而這隻是寺廟的經濟來源之一,另外一項頗為賺錢的業務是放貸,寺院富有錢幣布匹糧食,會經常借錢給信徒周轉,也會在災年出借糧食給農民,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這個時代社會保障的空白,因此朝廷也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信徒們在借貸的時候能充分感受到信仰帶來的切實好處,因此在還貸的時候,也會認為給予多餘的利息是在積德,未來會得到福報,而且如果違約,就會得到僧人們宣稱的因果報應,得到惡報和惡疾,死後投胎為畜牲餓鬼,不得超度為人,讓信徒們違約的心理成本極高。

慧心主要負責的就是這項業務,因此被其他僧人調侃,這在寺廟裡算是重要的業務,要收到更多錢而又不能逼死人,需要交給機靈的人去辦,但地位也不高,收到再多的錢也還是寺裡的,自己拿不到分毫。

實際上,僧人們和寺廟的財產是分開的,有些貧苦的僧人不僅衣衫襤褸,甚至寺院不提供飯食,需要僧人自己解決,“富寺貧僧”也是非常典型的現象。

可以想見,自己在合水寺混不出頭,再過十年、二十年,自己依舊是這般模樣,到時候會有更多年輕力壯的小僧侶代替自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