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娃子迫不及待地說出字的讀音,期待地看著秦扶清,想從他嘴裡得到一句誇誇。
雖然不缺作為獎賞的丸子吃,可從三哥那裡得來的,肯定和自己從廚房討要的不一樣。
豈料,秦扶清並沒有像他臆想的那樣給他誇獎,反倒皺起眉頭,對他道:“扶餘,你比小虎他們長了幾歲,認得這些字也算不得贏。”
然後又對三姑奶奶家的孩子道:“小虎,你們不要灰心,好好讀書,等你們到了扶餘的歲數,認得的字會比他還多的。”
說罷,又給幾個孩子各分三個丸子。
每個孩子都捧著一個瓷碗,碗裡放著今天讀書得來的獎賞,他們興奮地和兄弟姐妹們交換眼神,看向秦扶清的目光裡滿是信任和崇拜,對他說的話也堅信不疑。
這就是秦扶清自帶的魅力,金手指加成是一部分,另一部分緣於他的天性,總是讓人充滿信服。
再看驢娃子,他的表情可就不好看了,要不是院子裡人多,他真想哭鼻子!
這可是他親堂哥!怎麼能這麼說他呢!
驢娃子再多的氣也沒法當著秦扶清的麵說出口,他氣的跑出去了。
秦扶義一直倚在樹下看熱鬨,看到親弟弟氣的跑出去了,也知道秦扶清是在打什麼主意,激將法呢。
“對付一個小屁孩你還用起計謀來了,要我說,不如找個時機把他狠狠打一頓,最好把他送去吃吃苦。”
他對自己弟弟可沒半點舍不得,這小兔崽子,真不討人喜歡。小時候爭寵也就罷了,偏偏還是個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學渣,萬一將來長成仗勢欺人的性子,秦扶義絕對第一個站出來大義滅親。
秦扶清笑他太激進了,真把驢娃子當成了不知悔改的犟驢。
雖然驢娃子在秦家算是最不乖的孩子,可他也沒啥變壞的生長土壤。
他做的最大的壞事就是逃學,在村裡強行要當將軍大俠,被人告狀欺負同村小孩到家中來,問清緣由就知道他是太入戲了,以為當將軍就要打壞人,當大俠就要路見不平,結果惹出來不少麻煩事。
驢娃子要是真的做了壞事,秦木橋第一個不答應,家裡的家法還在祠堂供桌上擺放的好好的呢!
更彆提秦家其他人了,早在秦扶清耳提麵命多年洗腦之下,對家風管控十分嚴格,就連最疼愛小兒子的趙草兒,經常因為驢娃子不讀書揍他。
有用嗎?
沒用飯。
驢娃子這名就起錯了,真活生生像頭不吃打的犟驢。越打他越反抗,寧願挨打都不讀書。
他不讀書,肯習武也行,可他對習武也沒什麼興趣,整天跟個浪蕩子一樣,在村裡這兒串一串,那串一串,哪有熱鬨他就去哪,是個愛出風頭的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