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章 盛夏的果實(1 / 2)

初夏,黃河的洪峰再次到來,汴州以北的黃河沿岸,堤壩多有漏水,好在封堵及時,沒有造成多大損失。

有鑒於此,方重勇命汴州朝廷下發政令:火速將沿黃河的村落百姓,內遷十裡地集中安置,以防洪水來時第一波就將他們所居住的村落淹沒。

除了抗洪的事情外,還有另外一件事情,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那便是一年一度的科舉!

汴州朝廷所舉辦的科舉,已經成為定例,每年都開,雷打不動。正因為如此,很多外地的考生,都會在初夏時來到汴州備考。

城牆尚未合攏的汴梁城內,又是一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姿態。

關於科舉,今年汴州朝廷搞出兩個新玩意。

第一個,把一些稀奇古怪的題目貼在牆上,隻要能夠“合適作答”,便可以破格錄取。

比如說,其中有道題是這麼寫的:

假如將一個時辰,劃分為一百二十分鐘。

屋內有一盞油燈,開始時是點著的。

六十分鐘後,考生進屋將其熄滅,然後離開。

剩下的六十分鐘,在過了三十分鐘的時候,考生再進屋將其點燃。

剩下的三十分鐘,在過了十五分鐘的時候,考生再進屋將其熄滅。

以此無窮,重複點燃與熄滅的操作。

那麼一個時辰後,考官進屋,看到油燈是點著的,還是滅著的?

禮部還未收到考生的正式作答,然而那些各地來的考生們,就差點因為這道題打起來了,狀元樓內為此爭論得麵紅耳赤者比比皆是。

有人說時間到了以後燈是點著的,有人說是熄滅的,什麼理由都有,誰也無法說服誰。

汴州朝廷的另外一個操作,是考生可以將自己的文章掛到貢院外的牆上,給所有人看,但題目限製於“講述一個自己尊敬的人”。

比如祖輩,父母,先賢,甚至是自己,都行。

這個操作,雖然不是考試,但類似於“摸底”。有沒有文采,肚子裡有沒有貨,從這些文章裡麵可以看出一點苗頭來。

簡而言之,就是朝廷怕科舉選材選漏掉了,所以多一個渠道,讓考生自我展示。

至於這有沒有用,以及如何用,禮部也沒說。

當然了,沒什麼人不滿意,所有人都對朝廷廣泛的上進渠道而欣喜若狂。如今放眼天下,能讓有才之人出頭的,也隻有汴州這裡了。

方重勇的初心是好的,他想為選拔人才拓寬渠道,給所有人機會,讓他們可以脫穎而出。

然而,這個點子很快就被人玩壞了。

“我的節度使父親?”

貢院門前的“展示牆”上,方重勇一臉古怪,看著牆上的某一篇文章,標題是《我的節度使父親》,署名是“劉仁忠”。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劉龍仙長子,今年正好參加科舉。

他這篇文章為他爹劉龍仙歌功頌德,說他爹是多麼忠肝義膽,國之棟梁,日夜操勞。

內容很勁爆,可惜文采十分一般。

“聽聞,為了慶祝他兒子今年參加科舉,劉龍仙把整個汴州的荔枝都買下來了。

還在上源驛裡開了一場荔枝宴,邀請這一屆的考生免費參加。

可有此事?”

方重勇對身邊的大聰明詢問道。

“回官家,確有此事。

不過這些荔枝不是新鮮的,而是用糖水醃漬過的糖水荔枝。

此物雖然比大部分新鮮果蔬貴不少,卻也不是什麼稀罕物件。”

大聰明老老實實的說道。

“哼,劉龍仙倒是有點小聰明,花了不少錢吧。”

方重勇不置可否的評價道。

世上並無絕對之公平,所有人都會利用自己的優勢參與競爭,並努力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比如說劉龍仙現在是節度使,按照一般人的想法,他應該是擁兵自重,最後被朝廷剿滅,身死族滅。

然而,世間之人真就一個兩個呆板不知道變通,明知道是死路也會一直往前走麼?

那可就未必了。

明知道方重勇會打仗,還要跟他比拚軍略,一定要謀反自立,這不是找抽是什麼?

世上哪裡去找那麼多傻子?

有些人看明白了這些,他們就采取了其他的應對方法,比如說劉龍仙就希望他兒子通過科舉做官。

完全沒想什麼擁兵自立的事情,以後朝廷削藩,他兒子在朝中做官,劉龍仙也有退路可以走。

朝廷不一樣,他們這些地方勢力的應對手段也會不同,沒有誰會眼睜睜的,看著鍘刀砍自己脖子!

方清就算再能打,他也需要官員來治理朝廷和地方吧?這不就是機會麼?

“官家,您看,一大堆人給您歌功頌德呢。”

大聰明湊到方重勇身邊小聲嘀咕道。

牆上掛著的文章,不少是在抒發對方清的崇敬之情。有的乾脆把標題起為《聖人方清》,主打一個簡單粗暴!

“哼,趨炎附勢之輩,哪裡都能見到!”

方重勇冷哼一聲,無話可說。

這玩意跟股票一樣,實力如何是反映不出來的。更多的,是彆人認為你前途如何,一切都是所謂的“預期”。

他掃了一眼這些文章,都是些陳詞濫調,沒什麼精彩的。這些投機的考生要的也不是什麼精彩,他們隻是表明自己的態度罷了。

能力如何,反倒是其次的。

如今的汴州,就是這風氣。朝廷將向上的渠道開放了,當方清的狗可以有食吃,就不會缺這樣幸進之徒。

一切都是結果導向,無論這些行為有多麼奇葩,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當官。

哪怕方重勇不喜歡,也無法阻止這個趨勢。

方重勇已然明白,即便是他成功改造了朝廷,也無法控製世人的想法。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渺小的。

正在這時,張光晟急急忙忙的找來,對方重勇低聲稟告道:“官家,史思明出兵衛州了,已經奪取了州治汲縣。劉龍仙退守共城,派人來汴州求援。”

“嗬嗬,史思明果然忍不住。”

方重勇冷笑道。

他隨即擺了擺手,繼續說道:

“讓劉龍仙往西邊退一退,在修武縣布防,放棄共城。河陰縣便在修武縣西南,糧秣充沛,輜重齊全,劉龍仙要是連修武也守不住,那不如回汴州來做官得了。

將本官原話告知他!”

“得令,末將這就去樞密院。”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