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2 / 2)

但確實拿不到太多。

張郃再次沉默思索,幾乎半個時辰後終於開口:

“如我所料不錯,陛下或已東歸雒陽調兵遣將。

“若我大軍能在隴右再支撐兩月,則陛下必再率大軍糧草來援。

“屆時,蜀寇必退無疑。”

張郃所謂的料定,事實上就是在賭。

他繼續道:

“依我之見,不如遣兩三萬人馬下關中與蜀寇相持,打通關中糧道。

“再以兩三萬人馬固守隴右,以待關東之援。”

兵分兩路,則有一半人馬可以得到來自長安的糧草供應,另一半人馬也能在糧道打通後得到糧草供應。

因為分兵,還能減少陸路運糧供應大軍產生的無謂損耗。

打仗打的就是後勤糧草。

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很多時候不是比什麼奇謀妙策,而是比誰能耗得過誰,誰能讓對方糧草斷絕。

郭淮卻是猶疑:

“右將軍,一旦分兵,一路自陳倉道入關中,一路原路返回天水。

“諸葛亮下祿近四萬人馬,魏延在祁山堡仍不知到底幾千。

“到時候蜀寇四五萬人對原路返回天水這一路前後夾擊,我大軍如何能擋?

“又或者諸葛亮不追天水,而率軍追下陳倉,與關中蜀寇另一支人馬前後夾擊,又當如何是好?

“到時候非但不能打通關中糧道,反而被蜀寇各個擊破。”

最高明的兵法就是以眾敵寡,一旦分兵,則極容易被各個擊破。

張郃再次無語,其後心中歎恨。

大將軍曹真的敗亡,長安以西的糧道失守,幾乎是把他幾萬大軍陷入了死地。

既是死地,又哪是能靠動動腦子就能有穩妥的辦法從容解決的?

根本沒有穩妥從容的辦法!

一時間,本來討論如何將上祿蜀寇困死於此的軍議,變成了如何讓幾萬大軍活下去的軍議,最後更是陷入了僵持。

事關幾萬人生死存亡,沒有人敢輕易下決定。

這場陷入僵持的軍議從上午一直持續到下午,少有人再建策,更多的是沉默。

其間更有不少校尉離開大帳,率部去應對今日頻頻出城襲擾的蜀寇。

魏軍的中層軍官很輕易便發現了他們的上級情緒不對勁。

這實在是無可奈何之事。

或許有人麵對如此巨變與重壓仍能夠裝出從容鎮定,但那種人是絕對的少數。

於是很自然的,已經得知大將軍敗軍身死、隴右大軍或將斷糧的校尉、都尉們一個個都心思重重。

對自己下屬稟報之事,反應之慢根本不是半拍,而是幾拍十幾拍,甚至壓根就沒聽見,許久之後才惑然相詢。

而隨著士氣莫名高漲的漢軍今日出城襲營相攻的頻率越來越高,攻勢越來越猛,

又隨著不斷有漢軍開始用或大吼或簡牘帛書的方式宣揚,他們曹魏的大將軍已經身死,關中已經失守,曹叡已經東歸,他們幾萬大軍必將困死隴右,

本就因營寨立足未穩頻繁遭到漢軍襲擊而士氣低迷的魏軍,士氣變得更加低迷。

在戰線前觀望許久,越發憤怒的張郃突然想到了什麼,知道自己不得不采取應對措施了。

軍帳之中。

眾將再次齊聚。

張郃肅容怒聲:

“今大將軍在此,則蜀寇至少已勝三四日!

“而陛下使命斷絕,又說明蜀寇至少已完全控製渭水以南,堵住了陳倉道口。

“接下來,他們會怎麼做?

“我以為,他們必會襲奪街亭!

“我雖已遣使增兵,命其預備,可仍需三日使命方可抵達。

“街亭守軍不過千人,蜀寇從大將軍處僥幸一勝,得我魏軍將士衣甲無數!

“若是街亭不得陛下使命,又大意無備,則蜀寇輕易便能騙奪!

“奪下街亭後,蜀寇再屯兵彼處,宣揚大將軍敗亡,已奪關中,聲勢大振之下,隴右漢羌必叛魏附蜀!

“伯濟也未必再能從那些搖擺不定的羌豪處獲得糧草增援。

“今隴上糧草不足一月,陛下率關東大軍重返隴右至少一月半,而蜀寇若是據有街亭,糧草增援沒有兩三月必然無法上隴!

“我若再率這五六萬大軍重回天水,糧草不繼,隴右皆叛,無異於自取滅亡!

“存人失地,人地可得。

“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眾將皆是驚駭忐忑,哪裡還聽不出,這位被安排來保住隴右的右將軍此刻是要放棄隴右的意思?

“右將軍之意,我們直接將隴右拱手讓於蜀寇?”郭淮對此有些無法接受,若是隴右棄守,他這位雍州刺史怕是隻有一死?

“怎麼可能!”張郃慍怒不已,再次猛的一拍幾案。

本來大好局麵,甚至以為要直接一舉擒拿諸葛亮,奪取漢中,結果未曾想竟被逼至此!

雖然仍未收到那位陛下的使命。

但以那位陛下的心思,張郃完全可以想象,一定是既想保隴右,又想保關中。

但既想又想,怎麼可能?!

隻能什麼也得不到!

糧草不繼,幾萬大軍的崩潰星散完全是可以預見的。

那位陛下怕是根本不知道他這幾萬人馬才帶了多少糧草!

想到此處,張郃已是慍怒至極:

“一旦我幾萬大軍在關東援軍來援前便已崩潰四散。

“蜀寇既得隴右,犯險下隴,舉大軍十萬圍長安,堵武關,塞渡口,則關中都或許難保!

“長安能有多少糧?

“若糧道斷絕,必有一敗!

“為今之計,隻能是我大軍下隴山,去保住黃河渡口與藍田武關!”

張郃沒有信心去與漢軍賭。

想了一上午,街亭再度失守的可能性太大。

若是因為糧草斷絕而導致大軍潰敗星散,那麼關中就太危險了。

他的使命,現在已經從保隴右變成了保關中。

“郭使君!”張郃下令。

“隴右若是有失,罪名由我來擔!

“上邽已不可守,郡治冀縣則城高池深。

“你領隴右郡兵五千,趁夜色從我大軍之後出走,沿山路返回天水冀縣!不走坦途!

“再命遊楚、戴陵、費曜一萬人馬且戰且退,撤祁山之圍!與與你共守冀縣!

“再請涼州徐使君率部去守狄道!

“請你務必想儘辦法籌措這一萬五千人馬的糧草,節食省用,堅守冀縣兩月,拖住諸葛亮大軍!”

郭淮聽到此處終於恍然。

一萬五千人馬兩月的糧食,在冀縣他或許真有辦法籌措出來。

而張郃此舉意味著,情況一下又變成了最初的模樣。

他繼續死守隴右。

蜀寇繼續死守街亭。

諸葛亮繼續與他鏖戰。

唯一的變數就是關中。

張郃下隴山的幾萬大軍,或將與蜀寇在關中的幾萬大軍發生一戰。

“右將軍,萬一蜀寇關中大軍已經堵死陳倉道口,諸葛亮又緊綴右將軍之後,當如何是好?”郭淮開始為張郃擔憂。

如果諸葛亮不取隴右,反而緊隨張郃之後,與陳倉道口可能存在的幾萬蜀寇合擊張郃,則張郃幾萬大軍未必能安然走出陳倉道。

張郃一怒:“那便殺出一條血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