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司馬徽舊金遊記 中(2 / 2)

袁閥 左子洵 7689 字 11個月前

徐庶笑著點點頭說道:“士彆三日當刮目相待,誌才兄真是當得起這句話。”

聽到郭嘉和徐庶的調笑,戲忠臉一紅,自己看了看自己的打扮,苦笑道:“自舊金建設以來,我總管舊金諸事,不能再向從前那般隨意了,若是百姓看見,也會對我產生不信任的。”

龐德公點頭笑道:“守牧一方百姓,確實得正襟衣冠,誌才理當如此。”

戲忠抱著龐統問司馬徽道:“恩師此番怎會突然下山來舊金?”

司馬徽還未說話,便聽郭嘉笑道:“還不是誌才兄你那封信給弄得,老師本來對那袁君瑜拖延不來潁川極為惱火,可是看了你那封信,卻對那世家子起了好奇,這才帶著我等學生下山一探究竟。”

戲忠點頭笑道:“此地百廢待興,但卻是生機勃勃,的確值得一看,走吧,我帶你們進城看一看。”

幾人隨著戲忠徒步進了大門,戲忠指著兩邊的商鋪說道:“城門處,我們規劃為商業集市,待史氏商行進駐之後,可以互通有無。”

幾人點頭,剛才在門口駐足,見到這臨街大開門的房子,幾人都確定了這裡就是集市,眾人隨著戲忠再往裡走,街道兩邊的磚房漸漸變成了二層青瓦小樓,牆麵用石灰水刷成了統一的白色,門口都是三級台階。

小樓鱗次櫛比,前後各四排,皆是有人家居住的,門前還有一些孩童玩耍,門口的台階上坐著一些布衣老人,男女都有,納鞋的納鞋,聊天的聊天。

戲忠指著小樓道:“這是此地百姓居住的民房,一戶一棟,二十戶為一坊,舊金城雖然小,規劃之初卻是按照坊市規劃,坊乃百姓居住的,市便是集市,坊戶每家輪流出一坊丁打掃街麵,市集還未建成,也要雇傭專人打掃。”

眾人不自覺的點頭,一路走來,雖然工地那邊有些灰塵,可是住人的民坊中大街上確實是一塵不染。郭嘉低頭,看到地麵堅實乾淨,灰色的地麵,明明就是剛才茶攤老者拿來墊桌腳的“息壤”混合碎石鋪就的,

郭嘉笑道:“這地麵居然是息壤鋪的,你們那袁少君果然財大氣粗,好大手筆!”

戲忠聞言啞然失笑,半響後才笑道:“這東西叫水泥,乃是君瑜發明的,就地取材極為便宜,而且鋪路修房所用時間很短,百姓們不明所以,以訛傳訛才叫做息壤。”

“就地取材?”郭嘉奇道。

戲忠點頭笑道:“我曾親眼所見水泥的製作,不過一石一土,外加少量生鐵礦石,以高溫烈火窯燒而成,哪有這般神奇?”

徐庶咋舌道:“這麼簡單?那袁君瑜不是作為秘方準備銷售麼?誌才兄就這麼隨口透露給我們了?”

“雖然材料簡單,可是燒製成為合格的水泥灰,卻要嚴格按照配比,我們也是花了幾天做了上百次試驗,這才得到了水泥最為合力的配比,沒有這個配比,尋常人燒製出來的水泥雖然能用,但是質量也不如糯米汁夯土,所以說出來亦無妨。”

戲忠笑著解釋起來,袁珣當日真的倒是隨手燒出了水泥,可是之後那兩坨水泥居然發生了龜裂,無奈之下,他和戲忠帶著泥瓦匠又花了幾天時間,才找到石灰岩黏土和鐵礦石的最佳比例,還原了袁珣前世的自製水泥。

戲忠又指著街道上的排水暗渠說道:“這是木頭為龍骨做的水泥板暗渠,若遇到下雨,或是生活用水,可從這暗渠排往潁水之中。”他指著坊中寫著男女的浴室和公廁道:“為了讓此地百姓保持乾淨衛生,我們在每個坊間建造了三個公廁和洗浴間,公廁之中茅坑的糞肥可統一運往城外公田。君瑜說過,保持乾淨衛生不是為了麵子,而是讓此間百姓不受疫病之苦,雖然我不是很懂,但是也到理解他。”

說著,戲忠朝著一間民宅門口的老人鞠了個躬,禮貌的說道:“張老,公子老師前來探望,我想帶著他們參觀一下民宅,不知張老可否行個方便?”

那張姓老人剛才眼巴巴的看了半天一眾人,聽了戲忠的話說道:“瞧戲先生這話說的,戲先生是我們舊金城一方老父母,公子又是救苦救難的活神仙,公子老師來了,哪能讓人家在外麵站著,快快進屋,小老兒這就給各位奉茶。”

“我隻是代公子管理舊金事物,區區一介白身,哪裡算得上本地父母官?張老這話下次不要再說。”戲忠對老人啼笑皆非的說道。

“那小老兒不管,戲先生將舊金城管理的僅僅有條,咱們活得開心,你就是我們舊金的青天大老爺!諸位貴人快快裡麵請,小老兒這就給諸位倒茶。”

戲忠帶著司馬徽一行人進入了老人家中,一麵走一麵說道:“舊金人口五百餘戶,共計兩千一百二十一人,房屋分配都是這種二層的磚房。”

司馬徽撫須看去,隻見一樓進門乃是一間長三丈寬四丈的客廳,客廳正中乃是兩把竹製扶手靠背椅,便是主座了,也是上座,下首兩邊各放著四把中間放矮幾的竹椅,一旁還有一張竹製的飯桌。讓司馬徽哭笑不得的是,上座背後的香案上居然供著袁珣和戲忠的生詞排位,香爐中還插著三炷香,牌位兩旁不倫不類的寫著“長命百歲”,“庇護一方”。

戲忠看到司馬徽那古怪的麵色,不禁苦笑解釋道:“這是百姓自己乾的,我已經明令禁止,可是還是有人私下供著君瑜和我的生祠。”

龐德公笑道:“亂世之中建設一方世外桃源,讓百姓安居樂業,你們被百姓供以香火也是正常的,倘若你舉為孝廉,為一方父母,被人送萬民傘也是應該的。”

小龐統點頭喃喃道:“提三尺劍,護佑一方百姓,大丈夫當如是。”

戲忠搖頭不語,將眾人往後引去,見那張姓老翁還在煮著涼茶,笑道:“張老彆忙了,我們看看便走,還要回治安所處理事務,這杯茶留著以後再喝吧。”說著轉頭向身後的司馬徽介紹道,“這是坊民家的廚房。”

司馬徽聞言看去,隻見廚房之中堆放著蜂窩煤和一些木柴,中間是磚砌的兩眼灶台,下麵燒火,上麵煮飯,灶台後牆上有煙囪。

眾人又跟著戲忠上了二樓,二樓乃是三個臥房,都是磚石砌的石床,石床下麵好似中空,牆麵上同樣又煙囪管道。

戲忠解釋道:“這石床叫做火炕,冬日寒冷可在下麵燒火,室內便溫暖如春。”

郭嘉好奇道:“這也是袁君瑜發明的?”

戲忠笑道:“君瑜說這是遼東蠻族冬日取暖用的,但是我覺得遼東蠻族尚未開化,哪能做出這等東西?而且他們哪裡懂製作磚石和水泥,隻怕是君瑜托詞。”

徐庶感歎道:“這民居雖不似尋常院落,占地也小,可是內裡一應俱全,一家人住著也算是上好的房屋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