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欺之以方(2 / 2)

袁閥 左子洵 5773 字 10個月前

袁珣這時奉茶禮,也是漢代對非血親長輩最高的禮節,一旦奉茶禮成,雙方像是無血緣關係的親戚,漢代在認義父母的時候就時常用到。

孔融愣了一愣,歎氣道:“原以為你是個不學無術之徒,但是終究是老夫對你不夠了解,士紀是我往年之交,你認我做個伯父也倒是應該。

不過袁君瑜,你也知我家風,若是認我做伯父,便需聽我管教,你能做到麼?”

袁珣終究是袁基的嫡親兒子,也是唯一的兒子,老友的家業遺誌也終究要袁珣來繼承,袁珣性格偏激乃全洛陽都知道的事情,雖然這幾年經過大風大浪收斂不少,可是終究還是一個少年。

孔融那裡允許老友之子走上邪路?是故鄭重其事的問袁珣。

袁珣堅定的道:“侄兒自小少聽父親教誨,待懂事之時卻已經沒了父親,有伯父教誨,父親在天之靈必然安懷!”

孔融欣慰的點了點頭,接過袁珣手中的茶喝了一口,笑道:“那你以後不要嫌老夫囉嗦便是。”

“侄兒不敢。”

“好了,起來吧,接著說你剛才的想法。”

二人現在算是親伯侄關係,孔融自然親切了許多。

“伯父,我想將麾下百姓安排在即墨。”

“什麼?!”孔融聞言驚道,“你可知即墨是什麼情況?之前管賊攻克壽光,周邊幾縣都在黃巾賊手中,而即墨在壽光之南,自我赴任北海相以來,即墨從未在官府手裡,本就是賊寇老窩,你如何去得即墨?”

袁珣選即墨是有原因的,即墨,便是後世的青島,天然的良港,關鍵是周邊資源豐富,離著三韓及日本都不遠,既然要發展海洋貿易、資本資源掠奪來快速填補農業不足,即墨是一個非常理想的地方。

可以說袁珣未來的規劃,和海洋分不開關係!

孔融見袁珣沉默不語,還道袁珣聽了他的勸,斷了去即墨的心,搖頭道:“無非二十餘萬百姓而已,營陵雖不大,可是養活二十餘萬百姓倒也不是什麼難事,無非要困苦些罷了,亂世之中人人自危,有口飯吃,有件衣穿,有片瓦遮身已然算是幸運了。”

誰知袁珣笑著搖了搖頭道:“伯父無需擔心,即便我不去即墨,北海乃至青州的黃巾總要剿滅的,伯父手上無兵無將,既然我來了,那我願為伯父手上之刀,為伯父征戰四方,還北海一個安平才是。”

孔融輕歎搖頭道:“你有如此誌向是好事,老夫本不該澆你冷水,可是黃巾之患哪有你想的這般容易,好教你知曉,自中平二年張角兄弟伏誅之後,以冀州為中心的各地黃巾十有五六之數湧進青州,青州自此之後匪患不斷,而曆任青州刺史都不是什麼有才乾之人,特彆是董賊亂政之後,天下的目光集中在豫州和洛陽,青州匪患更是猖獗無比,其中又以北海為最。

我三次討賊,皆是铩羽而歸,這才知曉青州,早已是匪民不分的情形,百姓不投黃巾哪裡活得下去?是故讓我無論剿撫都是無從動起,然賢侄隻有兩萬餘兵力,麵對百萬黃巾莫不是雞蛋碰頑石?”

袁珣笑著瞪了郭嘉一眼,郭嘉極不情願的歎了口氣,這才叉手鞠躬笑道:“孔公,青州黃巾之患已然不是單純剿或撫能夠解決的了,北海黃巾號稱百萬,可是其中九成九都是百姓。

而這些百姓之所以從賊,一部分是土地兼並和亂世之中活不下去,被迫被賊寇裹挾,而絕大部分卻是官府對轄下無力治裡,隻能落入賊首,更大部分,可能便是這黃巾賊的眷屬。

是故討賊不能但從剿撫來做,而是首先重新豎立官府威信,重新清點戶籍人口,丈量分配土地,薄稅養民,勸農勵商,讓北海恢複生機,其二以雷霆之勢擊潰頑固勢力,誅除首惡,恩威並施之下才能恢複北海乃至青州的清明。”

孔融聞言這才開始正視袁珣手下這個衣冠不整的青年,沉吟片刻後這才點了點頭道:“賢侄麾下人才濟濟啊!”說著,專門問郭嘉道:“你也是水鏡門下麼?”、

郭嘉倒也不是倨傲之人,不過對孔融確實是不太感冒,原本他連來都不想來,奈何此行解營陵之圍,除了他隨軍而來,其餘人皆在平原軍中負責安撫百姓及日常事宜還有……防備劉備。

劉備,始終不是袁氏的人,和公孫瓚走的更近些,然他們才到平原之時,南邊傳來消息,似乎公孫越出現在了南陽,想必公孫瓚已經和袁術開始姌和,而公孫瓚在幽州也和劉虞的衝突越來越明顯,想必要不了多長時間,袁紹就有可能直接和公孫瓚開戰。

這是袁珣的推測,得到了幕僚們的一致同意,大河以北最具實力的幾個人,拋去袁珣表麵乃是袁紹之人,就剩下公孫瓚和袁紹了,河北兩頭猛虎始終是要一決勝負的,而青州便是河北之爭的延續,所以雖然劉備此時是友,未來也一定是敵,防備他並不奇怪。

“回孔公,家師正是司馬德操。”

“君瑜也是水鏡門下?”孔融好奇道。

袁珣點頭道:“說來慚愧,我隻與老師學習了。”

“怪不得昔日洛陽魔王卻成了心懷百姓之人,司馬德操,不得一見實乃平生憾事啊!”,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