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即有了危機感。
周氏送沈玉堂到私塾念書,是希望他多些見識,將來能做村長或者裡正,這樣全家都跟著沾光。
但在私塾久了,沈玉堂了解到隻要書讀得好,一路高中,就能做官成為人上人,將來封妻蔭子,光宗耀祖,所以他現在的目標已不是小小的裡正,他想科舉做官。
對於農家子弟而言,這是需要深思熟慮的選擇,到李童生的私塾念書,一年的束脩加紙筆費是二兩左右,將來去縣裡的書館讀書,花銷要翻數倍,開始應考後,趕路的盤纏錢,住店錢是更大的開銷。
李童生考了幾十年,深知寒門子弟科考的艱難,所以,他雖然很看好沈玉堂的天分,卻沒勸他,而是將利弊分析給他聽,讓他和家人好好抉擇。
周氏生了四個兒子,其中三個已成家,三家又生了七個孫子,沈玉堂行二,是二房長子,雖然他極聰慧,但爺爺奶奶還沒下定決心送他考科舉,一是家裡孩子多壓力大,二是擔心偏愛了沈玉堂引起兄弟不睦。
因此沈玉堂暗暗發誓,他要成為私塾最聰明的學生,要在村裡營造懂事聰慧的形象,等人人都誇獎他是神童的時候,家裡就會傾力支持他考科舉,這時候不允許任何絆腳石出現。
樹下,埋頭苦寫的沈長林沒有察覺到異樣,他正在練習壹至拾的繁體,一遍記不住就寫五遍,五遍不夠就十遍,反正他有的是時間。
不過寫上小半個時辰後,沈長林會站起來沿著院牆走幾圈,老坐著不動,不利於身體發育,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放學嘍~”
“回家吃飯啦~”
剛宣布下課,學子們就歡呼著魚貫而出,李童生無奈的搖搖頭,有的開蒙半年了,認識的字加起來不足五十個,不思進取啊,正鬱悶著,沈玉堂乖巧的走來:“老師,學生有幾個問題想請教。”
李童生點頭微笑:“問吧。”還好有個得意門生給他安慰。
王氏正在做飯,見下課了,趕緊叫住一起回家的沈長林沈玉壽:“等一等。”
她想撮合公爹今日就考察沈長林,對那孩子來說這或許是個機會,但探頭一看,公爹還在廂房裡輔導沈玉堂,真不湊巧,王氏用圍裙擦著手,進灶房抓了兩個剛出鍋的饅頭,一人給一個:“路上吃,先塞書袋裡,不要叫彆人看見。”
這些天沈長林常幫她做些小活,王氏挺喜歡他的,對沈玉壽印象也不錯。
“謝謝嬸子。”兄弟倆齊聲道謝,都沒有客氣,家裡的夥食隻夠勉強吃飽,今天能多吃一個饅頭,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餘光瞄見沈長林和沈玉壽一塊走了,沈玉堂才鬆了一口氣,然後笑眯眯的拜謝老師,背上書袋往家走。
上了半日的課,他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想趕緊吃上午飯,因此走得飛快,不一會竟趕上了比他走得更早的兄弟倆。
更令沈玉堂驚訝的是,他們正在吃白麵饅頭,饅頭剛出鍋,又軟又大。
沈玉堂心裡咯噔一下,他不饞白麵饅頭,白麵雖金貴,自家隔三差五也會做,做好了奶奶會緊著孫子們吃,有時候還偷偷塞半個給他,問題是他們哪來的饅頭?
想到剛才老師家的饅頭剛出鍋,沈玉堂瞬間明白了什麼。
這一刻,他覺得渾身血液都凝固了,無異於晴天霹靂,他不是李童生最喜歡的弟子嗎?為什麼給他們饅頭卻不給自己?
周氏和錢氏的關係不鹹不淡,兩家的小輩自然也不親密,加上沈玉堂總有些高高在上端架子,沈玉壽對這位堂兄一向敬而遠之,沈長林也懶得拿熱臉去貼小孩的冷屁股,因此,在私塾的這些天,他們一直沒有交流。
見沈玉堂死死盯著手中的饅頭,沈長林有種被狼盯上的感覺,於是加快速度,三下五除二將饅頭解決了。
沈玉壽則沒有他那麼老江湖,反而有些不好意思,猶豫半晌,掰下一半遞過去:“要嗎?”
“我不是要飯的!”沈玉堂雖然看上去很傲氣,但是為了營造懂事禮貌好孩子形象,他一般不亂發脾氣,但是可忍孰不可忍:“沈玉壽,你不要拿饅頭來侮辱我。”
說完頭也不回,超過他們飛速往家跑。
沈長林不明白沈玉堂為何反應這麼大,大概是書念久了,有了不受蹉來之食的骨氣。
回到家,錢氏已經做好了晌午飯,是一鍋紅薯粥配豬油渣炒辣椒,味道很香。
這個世界不是現世中有的朝代,紅薯、玉米、土豆以及辣椒胡蘿卜等糧食蔬菜在這很常見,物種豐富程度與清末相似,百姓的衣著則像明朝,風俗則近宋明。
開飯前沈長林緩慢的,一字一頓道:“吃了,饅頭。”
經過十來日刻苦鍛煉,他已經可以說話了,隻是說得很吃力,很艱難。
王氏給他們的饅頭雖然在路上吃掉了,但還是要和錢氏說一聲的好。
“玉壽,怎麼回事?”沈長林說話太吃力,錢氏等不及,便問寶貝孫兒。
沈玉壽將饅頭的事清楚說來,解釋給家人聽。
聽完沈如康點頭誇讚:“李先生一家人真好。”
羅氏則說:“娘,中秋時給先生送一條魚吧。”
錢氏邊喝粥邊點頭:“應該的。”尊師重道,她即便沒念書,也明白這個道理。
但叫她驚訝的是沈長林,他不僅很快學會了說話,竟還記得將這事告訴她,饅頭雖小,卻關乎人情。
若村人早知這孩子不傻不啞還挺機靈,怕是好幾戶人家都會爭著搶著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