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裡事情落定,要做的東西交給了李廣餘兩兄弟,手上針線活也忙完了,過兩天就是中元節,楊彩芽乾脆給食肆送了個信,等家裡糧食收回來,過完中元節再回食肆。
楊彩芽正在寫禮單,仔細將寫好的中秋節禮報給柳氏聽,問道,“這些都是給李大爺家的。我打算買齊了就雇個腳夫幫著送去。二嬸,您要不要也給家裡備一份?”
李大爺和李大娘對她們有收留照顧之恩,一年三節的節禮是一定要送的,從江南道到華雲鎮路途遙遠,中元節備中秋節禮,送到華雲鎮正好能趕上。
而柳氏娘家還有個弟弟弟媳和子侄,自柳氏嫁到官裡村就鮮少來往,當初柳氏回娘家說了要隨白叔來江南的事時,她那被小氣吧啦的弟媳管得死死的弟弟非但沒有不舍,連半毛路費都沒給,向來狗眼看人低的弟媳更是說了不少風涼話,等著看她背井離鄉有什麼好下場。
柳氏想到弟弟就窩火,再想到弟媳的嘴臉冷哼連連,精神一振眼睛放光道,“彩芽,你也給我娘家送一份!照著給李叔家的減一半就行!”
既能打她弟媳的臉,顯擺一下自己現在過得好,又不送太好太多,讓那小心眼的弟媳自己犯嘀咕去!
楊彩芽心領神會,想了想,提筆又寫了一份禮單念給柳氏聽。
吃食特產照著送給李大爺家的減半,布匹則換成了大半廉價的粗布,隻多加了一匹江南有名的杭綢,另外添了一份給小孩子的紙墨——這兩樣就足以抵其他節禮的價值,收禮的人看了,要麼覺得柳氏過得極好,手裡閒錢不少,要麼猜測柳氏是在娘家人麵前打腫臉充胖子,柳氏那滿肚子心眼的小家子氣弟媳還不得想得抓心撓肺?
柳氏一想到弟媳收到禮後的精彩麵色,就止不住哈哈大笑。
楊彩芽抿著嘴笑,將兩份禮單都交給柳氏,讓她托人置辦送出去。
楊家的節禮剛打點清楚送走,曹家就有腳夫拉著大車登門。
權氏讓腳夫幫著卸貨搬進後院,自己開了小門招呼柳氏和楊彩芽,“是許家送來的中元節節禮。有你們家一份,還有一大包指名是要給彩芽的!”
柳氏正拖著籮筐清洗新收的大白蘿卜,楊彩芽正扶著玉娘在天井學走路,兩人聞言一愣,忙應聲去了曹家。
曹家天井內堆著大包小包,還有兩個八色禮盒——這中元節禮也太豐厚了一些!
小權氏這是被曹卓打壓得徹底服了軟,還是腦子靈光了,曉得要重新修補和曹家的關係?
楊彩芽看得眨了眨眼。
柳氏卻是直咂舌,麵色古怪的道,“彩芽,看來你還得寫份禮單出來,小權氏這麼識趣,我們總得回禮吧?”
語氣中再無對小權氏母女的針鋒相對之意。
楊彩芽亦是麵色古怪的點了點頭,權氏卻是暗暗點頭,笑得溫和。
送貨的腳夫聞言眼珠子一轉,忙快手快腳按著小權氏的交待,將給曹家和楊家的節禮分好,也不用人招呼,瞥了眼小門,十分機靈的扛起給楊家的那份,柳氏忙跟上,讓腳夫把東西放到南房隔出來的小庫房裡。
權氏和楊彩芽看得明白,兩人相視一笑,進屋各自寫了份禮單,算了銀錢一並交給腳夫,“一事不煩二主,你幫我們買好東西連著禮單送去許家。”
有了禮單做對照就不怕腳夫動手腳,權氏和楊彩芽不僅給了工錢還多給了份打賞。
這一行最講誠信,腳夫本就打著多攬一份活計的心思,見權氏和楊彩芽主動提起,聞言忙拍著胸脯保證把事辦好,笑嗬嗬收了禮單和錢,拉著大車離去。
這頭權氏放好自家那份節禮,又拆了八色禮盒,裝了半份穿過小門,拎去楊家。
“我和阿卓平時也少吃這些零嘴糕點的,我留一半家裡待客用。”見玉娘拽著綁在楊彩芽身上背帶顫巍巍的繞著石桌學走路,權氏忙一把摟在懷中,笑道,“我拿一半過來,再加上我妹妹給你們的那份禮盒,夠我們小玉娘吃上大半個月的了。”
柳氏就去捏玉娘的小臉,“瞧你權嬸嬸多疼你,乖囡囡是個有福的。”
玉娘隻覺得好玩,揮舞著小手和娘親“打鬨”起來。權氏笑得合不攏嘴,抱著玉娘親了又親。楊彩芽卻是滿臉訝然,看著許家指名要送她的一大包節禮,默默扶額。
【嘿,微信關注"",有驚喜送你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