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置產
楊家起新房的兩塊地漸漸有了模樣,楊家小門黃瓜藤架子下的土陶盆子裡,脆嫩的幼苗已長出節節枝葉。
這日楊家馬車駛出縣衙後的九彎巷,剛出了縣衙大街,就見柳氏等在街口。
許昌德勒停馬車,柳氏鑽進車廂前睃了許昌德端直的背影一眼。
進了車廂帶上車門,忙往來接楊彩芽的吳氏身邊湊。
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
楊彩芽和吳氏對視一眼,吳氏先開口,“家裡有事?”
“沒事,順當的很。”柳氏忙擺手,將家裡蓋房的進度以及各項家事農務簡單說了,壓低聲音道,“大嫂,外頭那位就是縣令夫人送的陪房?怎麼沒見那許二媳婦?”
楊彩芽在縣令家住了小半個月,許二媳婦和許昌德服侍的周到儘心,昨晚縣令夫人已經將許昌德一家的身契送到了楊彩芽手中。
吳氏這半月間也偶爾去縣令家看望楊彩芽,回頭就將這些事告訴了家裡人聽。
許昌德一家暫時還會留在縣令家,等將來婚期定了,送嫁的時候再提前過蘇州府。
許昌德今天送她們回食肆後,照舊回縣令家。
柳氏聽得笑起來,讚了許昌德兩句,眼珠子一轉聲音壓得更低,“彩芽,大嫂前幾日送來消息,說縣令夫人送了你幾口箱籠做添妝?那些箱籠呢?”
她和吳氏初入縣令家那天,院子裡看到丫環清點的箱籠,就是縣令夫人為她準備的添箱——綾羅綢緞,首飾器皿種類繁多,作為尋常添妝份量太重價值太高,但作為她義父義母送的添妝倒也不出格。
添妝的禮單已經交到吳氏手上,暫時保管等著將來和嫁妝一道送走,幾口雕花暗紋的大箱籠現在抬回家太打眼,縣令夫人的意思,等出嫁前夕再加進她的嫁妝裡。
這本是正理,吳氏和她自然沒有異議。
沒想到柳氏倒惦記上了,這麼急著張口就問。
隻是如今柳氏也不會有二心,楊彩芽說了縣令夫人的安排,“到時候會送到家裡,二嬸相看還得等段時間。”
吳氏似笑非笑的看向柳氏,柳氏臉色一紅,有些赫然道,“我沒彆的意思。就想比照著縣令夫人的手筆,看看家裡備的東西合不合適,彆買重複了。”
柳氏要打理家中大小家務,又要照顧白叔和玉娘,剩餘的時間都用來儘心儘力的置辦楊彩芽的嫁妝。
她都看在眼裡,此刻不過是揶揄柳氏,吳氏聞言忍不住笑起來,怕柳氏被打趣得當了真,忙轉了話題,“玉娘的周歲快到了,你和白叔商量好怎麼辦了沒有?”
說起小閨女,柳氏就止不住臉上的笑意。
原本她和白叔隻打算自家人和權氏一起吃頓飯就算,沒想到李富貴家和李長貴家都稀罕她的小玉娘,得了消息非要一起湊熱鬨,大辦一場。
再想到剛收到的信,柳氏看向楊彩芽,嗬嗬笑道,“權姐才收到守約送來的信,守約說府衙的事大致安定下來,到時候要是能得了假,就提前給我們送個口信,回來一道給玉娘慶生。”
家中有長輩,小輩的生辰不興大操大辦,如今不僅李家看重,曹卓也看重,怪不得柳氏這樣高興。
吳氏臉色一亮,拉著柳氏商量玉娘周歲的事。
楊彩芽卻是微微一愣——這半月間曹卓也給家裡來過兩封信,每一次都會專門另寫一封給她說說在蘇州府的瑣事,聽柳氏的口氣,這次似乎沒有另外給她帶口信。
人一旦養成習慣,稍有不同就會覺得不適應,忍不住多想。
楊彩芽暗自搖搖頭,有些自嘲的笑了笑:曹卓事忙,偶爾沒有另給自己寫信也算正常。她倒是被曹卓慣壞了……
按著曹卓信中透出的意思,公務上比預想的還要順暢,這也就意味著他公事能提早安穩下來,婚期也會相應的提早提上議程。
吳氏和柳氏一路說完玉娘周歲的事,進了食肆,就一頭紮進後院,越發著緊的商量楊彩芽嫁妝的置辦事宜,拿著家中已有的還有縣令夫人送來的禮單一起,仔細核對清算,準備開始著手采買大件的物什。
楊彩芽略作收拾,將縣令夫人送的點心分成幾份,讓食肆夥計分頭送去青山村和李富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