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朋友(1 / 2)

鄉試的主考官為皇帝欽點, 此次來的是工部侍郎周文正,在他之下又有同考官、簾內官和簾外官。

一般提調官和監試官為簾外官,而主考官、同考官及閱卷官則為簾內官, 一般由簾內官負責考卷評定以及最後出榜,因其間有一簾子隔開,故稱簾內官。

考試結束後簾外官的工作基本上就結束了, 舉子們的卷子被彌封後便會有專門的謄錄官進行抄錄, 而且為了防止有人買通謄錄官, 還另外設有對讀官和受卷官,可以說是在糊名之後又加了雙保險。

等到所有試卷批閱完畢,由主考官和同考官商量最後乙榜中榜人選時, 這時才會調取考生原卷, 再看應考者的書法卷麵如何,確定最終名次。

何文靜當日出考場後便沒有再強撐, 最後是被王青背到驢車上的。一起出來的宋易也沒好到哪裡去,他的書童架著他走得十分吃力,最後還是何文靜讓王青去幫了他一把。

兩人正好住在同一間客棧,等王青把他安頓好後便又去幫清硯把宋易扶上樓。宋易也有些不好意思, 隻讓王青轉告說等他醒後再來答謝他們。

何文靜沒等到王青回話就已經睡著了,而且足足睡了一天一夜, 等他醒來時已經是第二天的晚上了。

王青見他醒來, 連忙去叫小二端了些清粥小菜上來, 何文靜雖然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不過也知道現在喝粥是最好的,隻是這王青什麼時候也這麼細心了?

見何文靜疑惑看他,王青有些不好意思的撓撓頭:“少爺你吃得慣不?要不我再給你去要幾個饅頭吧,這稀粥都能照出人影來了, 我看也不頂什麼用。”

何文靜搖頭:“不用了,這樣就很好。”

王青見他似乎真的不在意,小聲嘀咕了一句:“那好吧這樣看來那小書童還真沒說錯呢”

“書童?”何文靜耳尖。

“嗯,就是那個很厲害的宋公子的書童,他總說我毛手毛腳的,又說等你醒來記得隻找店家要些清粥小菜,這幾天老在我耳邊念叨些有的沒的,可煩人了,早知道就不幫他了。”王青說到這裡也擰起眉,一副悔不當初的模樣。

何文靜輕笑一聲,也不去管他的抱怨,隻是聽他說起宋易,忍不住又把思緒轉到了鄉試上來。

新陽省算是中等規模的省,一般九月初十放榜,而有些大省因為人數眾多則一般會再推遲五天。

現在離放榜之期還有不到一月,且放榜日的第二天,所有考中舉人的學子都要去參加鹿鳴宴,因此他們是如論如何都要等到那個時候之後再回去的。

那就安心等結果吧。

不過即使現在離放榜之日還早,可是從第二天起,客棧中關於此時的議論就從未停歇過。

此次擔任主考官的工部侍郎周文正據傳為人十分寬和,不過同行的同考官卻十分嚴苛,是翰林院侍講學士譚懷安。

據傳,譚懷安此人嫉惡如仇,且不通情理,自從點了庶吉士入翰林院起,從檢討、編修、編撰到如今從五品的侍講學士,竟是再沒出過翰林院,在此呆了十多年。而且因為學問紮實,深得陛下看重,常常被叫到禦前對答。

“這麼說來,這次秦公子得中解元的機會更大了?”一個書生出聲問道。

“那就不清楚了,隻是比起宋公子,這秦言成的文風確實看著更合譚大人眼緣,畢竟兩人性格相近,想來秦公子所做文章必是更得譚大人青睞。”一個穿白袍的書生一臉高深莫測的道。

其實也不怪他們會這樣想,雖然鄉試是由主考官主持,可是主要負責評卷的卻是同考官,同考官兼任評卷官,所有舉子試卷,三場均被同考官推薦後,才會交由主考官審閱,此為薦卷。

而其中主考官閱後不予取中的,則為落卷。一般按照約定俗成,同考官推薦的卷子,隻有很少部分會被落卷。

那麼,如他們所說,這主考官為人寬和,同考官卻是個刺頭,那麼屆時說不定兩人在最後擬定解元人選時,寬和的主考官拗不過執著的同考官,最後聽了他的建議了呢?

“嗬,沒想到在下竟是這般不得人看中,真是丟臉啊丟臉。”

何文靜正在二樓邊喝茶邊聽這些人閒談,沒想到旁邊凳子上突然坐了個人,聞聲轉頭,卻是宋易。

宋易展開折扇輕搖了搖,又取過桌上的茶壺給自己倒了杯水,慢慢抿了一口,見何文靜看著他,輕笑了一聲,問道:“不知何兄認為我與秦言成誰能中?”

這人還挺自來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