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朋友(2 / 2)

何文靜不知他怎麼會跟自己談這個,他們兩人也就幾麵之緣,可看宋易這樣倒似兩人已經熟識一般,談起這種話題倒是一點也不見外,不過嘛就是太臭屁了一點。

“宋兄若是問三年前,自是宋兄比秦公子強些,如今三年過去,我對你們二人的學問進益情況並不了解,因此誰人強些,我無從得知 ,況且”

何文靜說到這,也笑了笑,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這才緩緩吐出後半句:“況且宋兄問我誰能高中,其實我比較看好我自己。”

他這話說得臉不紅心不跳,既無得意洋洋之色,又無羞窘局促,就跟談論覺得哪道菜更好吃一樣平常。

宋易被他這話砸得一呆,等反應過來便撫掌大笑起來:“何兄果真妙人也!沒錯,何兄也是此次鄉試應考舉子,既來應考,那便是想著高中。實不相瞞,其實我也比較看好我自己,哈哈哈哈”

何文靜笑而不語,反正宋易都能自己來吃自己的瓜了,他給自己站站場子也沒什麼吧,況且他本也是這樣想的。

宋易抹了抹笑出來的眼淚,將手中折扇合上,又轉頭看著何文靜,眼神亮得驚人:“何兄,咱們一見如故,又恰好臭味相投,不如交個朋友,你看如何?”

臭味相投?這真是連中小三元的院案首說出來的話嗎?這用詞怎麼也得換成近朱則赤、惺惺相惜之類的吧?要不然君有奇才我不貧也行啊。

不過話出口卻是:“既然宋兄不嫌棄在下才疏學淺,某願與宋兄做君子之交。”何文靜抱拳回禮。

“好!宋某也算是找到知己了,等鄉試結果出來,無論誰摘了了解元的名頭,我們兩人必要再來此把酒相賀!”

何文靜淡淡一笑:“一言為定。”

自從那日遇見宋易之後,何文靜每日的讀書計劃便時不時被他打斷。有時是在上午默書時,有時是下午練字時,總之就是不得清閒。

時間久了何文靜也看出來了,他這是心裡想著鄉試結果,因此沒辦法靜下心來讀書,於是便來騷擾他。

對此他也無奈,這二十天他們除了等其實並無其他事可做,或者說不管做什麼都是沒用的,反正從試卷交上去那刻起,結果就已經差不多注定了。

因此他這段時間便還是安心在房中讀書,畢竟要是沒中,那就得備考下一場,要是中了,就要準備春闈會試,總之這二十多天時間總也是不能浪費的。

他這邊應付著表麵看起來平靜,內心卻十分躁動的宋易,貢院之內,周文正也正跟譚懷安商量此次鄉試取中的名額。

此次鄉試總共擬取中舉人九十名,又按製,每取正榜五人則需取副榜一人,則副榜共取十八人。

譚懷安總共向周文正薦卷一百二十份,其中正榜一百人,副榜二十人,如正榜落卷,則再延至副榜。

“懷安認為誰為解元最好?”周文正捋了捋胡子,慢悠悠的問道。

“此事全憑周大人做主,下官隻負責薦卷,如今薦卷已完成,圈定解元之事,便不是下官可以僭越的。”譚懷安一板一眼的回答。

“誒,懷安不必拘束,本官也不過是想聽聽你的意見罷了,你隻管答就是了。”周文正走到案前,拿起正榜那邊最上麵的三人的試卷,又看了一遍,繼續道:“或者你可以說說你薦這三人的理由。”

譚懷安聽他這樣說,這才開口道:“這三人皆為此次鄉試舉子中文章最為出色之人,其中秦姓學子文章大氣樸實,用詞嚴謹精準,幾乎可說凡用詞即可達意,十分難得。”

“而第二位的宋姓學子則是文章練達圓融,頗具中庸之道,同時解題之法又往往彆出心裁令人觀之忘俗,才氣不小。”

說完宋易,譚之問又想起第三份卷子來,他始終覺得這考生行卷方式與他仰慕的一位大儒十分相似,可是又隱隱有些不像,他閱卷時便十分困惑。

周文正正在聽他說,不妨見他突然停了下來,不免好奇:“懷安怎麼不繼續了?”

譚懷安回神,語氣與之前彆無二致:“至於第三份卷子,下官觀其辭章倒是不輸前麵兩位,而且全卷行文風格多變,如雜文類則與秦舉子文章類似,政見時務卻與宋舉子類似,下官雖覺得都好,卻以為,如不能統一文風便如做人無法守心如一,終是稍遜一籌,因此將他排在了第三。”

周文正將前兩份卷子放下,拿起這第三人的試卷,聽他這樣說也點點頭,片刻之後,這三人的試卷又被重新放置到案上。

然後譚懷安就看著周文正提筆取墨,在三人中圈定了解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